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抗旱减灾有保障 农民不再看天收


  “去年7月中旬,24小时内突降160多毫米大暴雨,我的50亩一季稻没有被淹没;去年持续干旱,我的50亩小麦润了两次水,没有发生旱情。旱涝保收的根本原因,是农田水利设施真正发挥了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围绕水利民生建设目标,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从根本上扭转了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同大镇红埂村农民吴正东就是受益者之一。

  

  健全农田水利投入机制

  同大镇外圩河堤总长74公里,在1969年和1991年的两场洪水中,农业水利设施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该镇有10万多亩耕地,耕地层面高低不平,一遇大暴雨,圩内一片汪洋,农作物受灾严重。

  2015年,同大镇获得国家“土地治理标准化粮田改造项目”支持,分三年对“全国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水稻良种培育基地”两大基地进行土地综合治理。有了国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该镇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级配套、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的农田水利兴修投入机制。三年来,总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80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支持2300元,地方政府投入850万元,农民“一事一议”650万元。完成机械挖渠45公里、建设重点硬化主渠道15公里、修建节水涵闸62处,累计完成农田水利兴修土方310万立方米。

  2016年下半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启动,其1200万元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再次向同大镇延伸。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新渡、薛家圩、施丰三个村的渠道硬化、机耕桥和砂石路工程,使三个村的1.6万亩农田旱涝保收。

  国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注入,进一步夯实了该镇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调整和优化了当地农业水利结构。

  

  因地制宜完善灌区设施

  同大镇属于纯圩区,每年的防汛、抗旱一直都是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镇有23座电力排灌站,具备很好的排涝能力。据介绍,2016年7月11-12日,同大镇普降大暴雨,降雨量达165毫米,24小时内全镇10万亩农作物全部被淹。但23座电力排灌站全部开机排水,仅用一天一夜时间就抢排了内涝,把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去年,该镇又新建了二龙、胜利圩两座电力排灌站,使农业应急排涝更顺畅。

  斗门是圩区引水灌溉的重要设施,是圩区抗旱渠系的第一部件。同大镇通往外河一共有44道斗门,去年抗旱期间,该镇44道斗门同时开启,由外河向圩内沟渠放水,在抗旱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去年初国家“大湖区中心灌溉改造项目”再次落户同大镇,项目对同大镇小南河一线25公里水利环境进行彻底整治,对沿岸12道斗门进行重新改造,排除抗旱死角,使农业抗旱减灾更有保障。

  

  三项要务列入政府工作重点

  自2007年起,同大镇“小农水”建设每年都有三大要务,被政府列入阶段工作的重点,分工到人,落实到点,集中会战,奖惩到位,不走过场。

  第一要务是冬修固堤,增强圩区防洪能力。该镇针对外圩河堤的基础状况,每年设定120万立方土的冬修任务,选择对两处(5公里左右)相对薄弱的河堤进行加固。每年冬修期间,都是机械化施工和专业组包工,掀起了会战高潮。连续两年,同大镇完成了巢湖大堤灵台圩和胜利圩内塘吹填45万立方米土方,使巢湖大堤具备抵御百年不遇洪水的能力。

  第二要务是建设斗门,发挥斗门的抗旱功能。每年春季,该镇都对44道斗门进行严格“体检”。对所有斗门的启闭机进行启用检修,添加润滑油,予以养护;为启闭机设置开启高度,确保闸门安全;为每道斗门重新确定年度管理和看护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发挥斗门的抗旱作用。在防汛期间,更是死盯斗门,严防斗门出现隐患。

  第三要务是清淤除草,确保旱能及时灌,涝能及时排。每年春季,该镇都划片包干,镇村干部上阵,发动全镇21个村的村民清除影响抗旱渠道的水花生等障碍物,对灌溉的主要沟渠进行清淤,直至验收合格为止。

  在建立高效农田水利建管机制的同时,同大镇还建立了抗洪抗旱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每年都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使水利民生更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不再看天收。

  吴子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水稻 立方米 土地
上一篇 : 激活一池春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