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兵文/图
随着暑期的临近,离开新疆、离开巩留的日子也不远了。“在巩留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被学生评为才貌双全优秀教师,特发此奖,以资鼓励”,看着同学们送给自己的“荣誉证书”,南京农业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巩留分团团长牛跃迪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2018年7月21日,通过严格选拔的南农优秀学子牛跃迪与徐娜、姚聪、张任飞,从南京一同踏上新疆伊犁州巩留县的支教之路,“支教一年对于我本人而言最重要的意义除了开拓了视野,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心之外,也在于看到了偏远地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之后,让我对现有的学习资源倍加珍惜,也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牛跃迪说。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对巩留支教团队的表现十分欣慰。他说,支教团队展现了新时代南农学子的风采,勇担时代使命,心中装着国家,行动上为了国家,充分运用所学,扎根中国大地,到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南农学子以实际行动在支教的征程中诠释了青年一代的奋斗与担当,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使命的传承和未来的希望!古语云“积力之所举,则无所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所不成也”,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响应招募,赴疆支教扶贫
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础教育专项实施。南京农业大学团委书记谭智贇介绍说:“南京农业大学自2012年以来,先后选派六届共59名志愿者分赴重庆、新疆、贵州参与支教工作。一直以来,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扶贫攻坚征程,在服务岗位上勤勉热情、砥砺奉献,切实做到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支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和本领,更是引导学生在服务国家和人民中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真正将个人发展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浪潮中。”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号称“塞外江南”,毕竟不是江南,从南京坐火车到乌鲁木齐就要两天的时间。“赴疆的列车从南京站缓缓驶出,满载着紧张、兴奋和一腔热血,在火车上度过了可能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两个夜晚。”姚聪对初次来疆的旅途记忆犹新。
支教的梦想在姚聪上高中时就生根发芽,当时他偶然一次机会看到了《中国梦想秀》,讲述的是一位老师到西部山区支教的故事。他看完后特别感动,当时就决心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支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西部的孩子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甚至能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
“大四刚开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选拔便开始了,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提交了所有材料,通过一系列的笔试、面试、说课、心理测试,最终成为研支团的一员。”姚聪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支教的过程,他平时爱好旅行、摄影,教地理也是适得其所。
从一个闭塞的农村中走出来,徐娜更能够体会农村小孩比城里的小孩的求知若渴,并且愿意为此吃苦的精神。所以她愿意做一名支教者,知道条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她能吃苦并且乐意教授那些孩子们自己这些年学得的知识。
活泼开朗的徐娜在骨子里是一个喜欢理工科的女生,“我本科专业是应用化学,研究生攻读的方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方向,将来我还要读博士。这一年的支教时间,圆了我的一个梦。”
站在伊犁河谷的中央,向左侧看是潺潺流水的伊犁河,朝右看是重峦叠嶂的天山。巩留高级中学旁边的蝶湖静谧清澈,映着一年四季的云卷云舒。怀揣梦想和理想,来自南农的研究生支教团从江南来到“塞外江南”伊犁,开启了他们的支教之旅。
因材施教,成绩名列前茅
江苏是教育大省,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南农支教团的到来,为巩留高级中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21/19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