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有待各方合力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新思路带来新动力、新变化,非遗扶贫是一条实用主义新思路,于非遗、于扶贫、于乡村振兴皆有促进、皆大欢喜。多数非遗手艺人往往安贫乐道、埋头做事,缺乏市场开拓、产品宣传、品牌运作的意识、能力、渠道,无法将手中“宝”变现。通过合理运作,让非遗走出穷乡僻壤,化为贫困地区的“脱贫生产力”,实乃好事一桩。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讲述了贵州赤水竹农通过非遗赤水竹编脱贫致富的故事,“一根成本只有10元左右的竹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加工,便能身价百倍。编织一个工艺品,农民能从中获得100元的收益。”目前,她已经带领近千名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能量不小。
非遗扶贫,端赖众力。把非遗变成“脱贫生产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譬如,其文化属性多于商品属性,难以实现市场转化;无法适应现代生活,应用场景狭窄,市场需求不大;产品宣传不到位,不被更多消费者认知;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受到地域限制;缺乏品质管理,产品质量不稳定;囿于手工制作,成品效率太低,经济效益不足……解难纾困,非遗手艺人独木难支,有待多方合力。譬如,唯品会于2017年开通电商扶贫平台“唯爱工坊”,推出了“妈妈制造东方盘绣-扎染手工艺制品”“土族阿妈的盘绣潮牌”等专场,将白族的扎染、土族的盘绣打造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时尚单品和品牌,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帮助非遗手艺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非遗扶贫,利国利民。发展好、利用好,形成扶贫就业、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练洪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1-18/33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