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土人”党永富的“减肥”行动
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数九寒冬,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王楼村,刚刚卖了一批花生果的花生种植户瞿怀洲心里却暖意浓浓。“这茬种的花生果实个头大且饱满,亩产都在六七百斤,现在又卖上了好价钱,这多亏使用了‘微蜜’新材料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拎着手里沉甸甸的票子,收获的喜悦显现在瞿怀洲的脸上。
种了400亩花生的瞿怀洲怎么也没想到,第一年使用“微蜜”新材料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不仅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真正减少了,而且花生的产量还增加了,品质也提升了,“一减一增”让这个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既惊讶又惊喜。
“‘微蜜’新材料主要成分是‘炭吸附聚谷氨酸’,通过分配作用机制、表面吸附作用机制和一些微观吸附机制来提高花生叶与根系的吸附作用,实现养分与根系的最佳搭配。”对于瞿怀洲的疑惑,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产业技术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党永富介绍,使用后既可以让板结的土壤重新呼吸,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避免因灌溉及雨水冲刷导致的肥力流失,最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农产品品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多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重产量、保增长”。农民则在生产中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认可“多上化肥多打粮”,进而掉进了一个怪圈,即“过度施肥-土壤酸化-线虫增多-加大农药施用量”,造成了对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就节节攀升,这也让农业发展陷入了‘肥越施越多、地越种越薄、病虫害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在长期研究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党永富看来,很多农民是盲目跟风种地,他们并不清楚往地里过度施肥是“大把花钱造污染”。而时下国家正在扭转人们的误区,让更多的人知道,农业强要从地的问题上着手,把化肥“减”下来,产量稳定好、品质提上去、成本控制住,这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业厅曾在2015年面向全国征集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又能治理土壤污染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筛选试验。在征集到的16种化肥减量技术中,党永富研发的“奈安微蜜”有机水溶肥产品及技术脱颖而出。“我们的团队通过微生物发酵最终研发生产出化肥减量增效的‘微蜜’新材料、新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了‘炭吸附聚谷氨酸’的产业化。”党永富介绍。
2016年9月,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河南、湖南、黑龙江、新疆等8省区专家对“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技术实地观察测产,化肥减量20%的结果显示:大豆示范田与对照田对比增产24.1%,玉米田比对照田增产8%。以中科院院士牵头的专家组评估认为,“炭吸附聚谷氨酸”节肥、增效、提质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对环境安全,符合国家“双减”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和引导推广力度。
“采用‘微蜜’新材料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后,长出来的小麦表现出抗旱增产、提前4天-7天成熟、应对高海拔冷凉地区霜冻能力强等特点,这是其他肥料不能比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县大河镇,种植了800多亩小麦的种粮大户张吉云说。
2018年9月,巴里坤县开展“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并实地评估后,巴里坤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安学春介绍:“巴里坤县11万亩小麦耕地中,开展化肥减量的农田,追肥减少20%,每亩可减少化肥用量4公斤,总计可减少440吨化肥。而小麦则平均增产8.2%,示范田每亩增产41.75公斤,亩均增收超过64.5元。”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巴里坤县整县推进“炭吸附聚谷氨酸”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并进行对比后,证实了该技术方案的可靠性,真正实现节省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农民尝到了甜头。“炭吸附聚谷氨酸”的效果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土肥研究所总结为:一减,化肥减了20%;一增,产量增了8%;一提,质量提了3个百分点;一治,农业污染得到了治理和控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1-14/33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