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南京:擦亮美丽古都名片


南京:擦亮美丽古都名片

  本报记者李文博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钟阜龙盘、石城虎锯,都是江苏南京的代名词。王朝更替、民族苦难淬炼了这座城市,如今这座城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完美融合,展现出帝王之州的独特韵味。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4.8%、29.9%,“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更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连续9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江苏省南京市在绿色发展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醒得早起得早,不欠生态账

  翻看2018年8月朋友圈,会被南京碧空如洗的蓝天霸屏,连续10天的空气良好,在美丽古都尽情呼吸。

  经济总量“过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南京在经济腾飞中,没有忽略环境、生态的重要性。改革初期,南京市出台了《玄武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江苏省第一个环境污染排放标准。

  治理大气污染,南京选择从最艰难的源头治理来破题,减少本地工业污染排放,关停不达标企业。截至2017年底,已关停整治污染企业600多家,实施污染减排项目800多个。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退出。201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24.3%,全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47.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72%以上,较2013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16年,南京市政府1号文件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整治城市黑臭河道,全面推进“河长制”和“断面长制”,建立省控入江河流断面水质提升责任制,由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劣Ⅴ类入江支流,开展挂牌攻坚。目前,已完成150条黑臭河道整治,城市主要河湖基本无劣V类水体,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4.5%。完成夹江、龙潭等6项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整改任务,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从最初的工业“三废”治理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不断拓展,南京的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被授予“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铁腕治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被授予全国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

  绘就城区生态“风景线”

  城市要发展,古都要保护,如何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南京走出了“跳出老城建新城,建新城保老城”路线,人口向新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使老城腾出空间更新改造,擦亮山水文脉,彰显古都特色。

  “江不见城,城不见江”一直是南京人的遗憾,近年来建成了52公里长江沿线最长的滨江风光带,展现了大江风貌和山水城林特色,开启了“显山、露水、见城、滨江”的城市更新。

  南京加大长江岸线保护区、保留区的保护力度,完成了全市沿江27处非法码头的整治任务,退让长江岸线资源3.5千米。推进中山陵、秦淮河、明城墙、滨江风光带等区域环境整治工程,建成青奥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南京外秦淮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最佳人居环境特别奖”。

  山水林田湖更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2015年,南京出台实施《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应保尽保,划定104块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占到了全市国土面积的近1/4,打出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的组合拳。

  经历十运会、青奥会两轮建设高潮,河西新城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在现代化国际性新城与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中,提升了“人文绿都、美丽古都”的品质内涵,放大了南京都市区的集聚力和影响力。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7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32.74万人。

  扮靓乡村高颜值

  走在南京市高淳区垄上村,冬日暖阳洒满乡间小路,干净,整洁,偶然看到一只大狗慵懒地躺在院落晒太阳,而房前屋后怒放的小花比邻似的亲切,阡陌相通、平和静谧、宛若桃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人居环境 连续 污染物 森林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