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斤“种转商”见证种企责任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300万斤麦种转商品粮
——数百万元利润就这样蒸发了?
“2015年,我们有300万斤麦种转成了商品粮。”21日,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欧宏新告诉记者。
300万斤麦种转商品粮!这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数百万元的利润蒸发!
据了解,市场上,麦种价格目前是每斤2.6元左右,部分地区每斤高达4元。而作为商品粮,每斤价格是1.10元左右。
“为何这么多的麦种要转商品粮?”记者惊愕之余,忍不住发问。
原来,2015年上半年回收麦种时,在公司的某一制种基地,欧宏新发现,根据公司发出去的原种数量,跟收上来的麦种产量相差极大。一般亩产1000斤,可收上来的麦种,有的亩产量居然达到4000多斤。很明显,有假种混杂其间。“你说,这批种子要是流入市场,这不是害了农民吗?”欧宏新说。
数量如此巨大的种子转为商品粮,值不值当?欧宏新坦言,当时公司也有不同的声音。欧宏新坚持自己的立场,“种子的好坏,决定着一季收成的好坏,坑农的事,我们不能干!”最终,这批问题种子转为了商品粮。
省种子管理局质量管理科科长付玲对联丰集团此举大为赞赏:联丰比某些目光短浅的小种企精明多了,虽然他们损失了几百万元,但赢得了信誉,赢得了未来!
正因为这种诚信,联丰集团的麦种占据了湖北市场约10%以上的份额。据联丰集团一负责人透露,2016年,联丰公司有一个麦种在湖北种植面积已近200万亩。
“良种就是话语权。”
——种子质量关乎种企责任与生命
种子质量,是检验种企的试金石。
大家或许还记得,2014年春,我省杂交稻种普遍降价,有的稻种居然降幅达50%。有知情人透露,这些低价种多为大型种企弃而不用的不合格种子,被一些中小种企通过套牌、山寨包装后,便宜卖给农民牟利。
据记者调查,近些年,尽管农资市场监管越来越严,但市场上仍然存在种子品牌和厂家鱼龙混杂,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对粮食生产和种业发展均十分有害。
“做种子的,就应该有份责任担当!”付玲认为,种企应该视种子质量为生命,“良种就是话语权。”
如何确保种子质量?联丰集团的作法不妨一试。
“不讲诚信的人,我们不跟他们合作。”为了保证制种的质量,欧宏新有自己的原则。
据了解,联丰集团新的小麦繁育体系建设,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一是合伙人生产经营模式,即根据气候特点、土壤、基础设施优势选择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繁育历史悠久的农场共同合作生产、经营小麦种子。二是自主生产经营模式,夯实自己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自有生产能力。另外,与有良好声誉的知名种企合作,委托其生产经营。
在与种农的合作上,按市场规律来,农户按市场价出钱购买公司的原种,公司负责指导农户种植并验收,种子成熟后,按协议价回收种子。不合格的,坚决不收。一旦发现种农不讲诚信、掺杂使假,坚决中止合作!
欧宏新表示,2016年,通过一季的运作,种子质量大大提高。“新的合作方式,反而让农户更加尽职尽责,因为一旦生产的种子验收不合格,农户们的损失也很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7-28/19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