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85后”领百户农民叫响“蔡甸藕”


“85后”领百户农民叫响“蔡甸藕”    农村新报讯 他打过工、卖过菜、跑过长途运输,最终选择回归他成长的土地。“85后”返乡农民工吴爽,因看好家乡特产——莲藕毅然回乡成立合作社,开辟2800亩莲藕产业园。去年,合作社产藕销藕300万公斤,销售收入1217万元,带动了上百户农民增收。

    贩菜半途,转行做菜农

    19岁那年,中专毕业的吴爽便开始外出打工,后来他回到老家蔡甸,咬牙花2.8万元买了辆农用车,到白沙洲大市场做蔬菜批发生意,一做就是5年。因为没有蔬菜基地,吴爽他们的货源没有保障,多是随大流进货。
    “这样靠别人吃饭不行。”吴爽萌生了自建种植基地的想法,打造种植、运输和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吴爽出生在“莲藕之乡”蔡甸。几年蔬菜批发经验让他对家乡随处可见的莲藕有了新的认识。
    “蔡甸藕又脆又白,长途运输放个好几天,也不会变黑,在市场上很畅销。并且很适合打开省外市场。”吴爽说,他除了想占领本地市场,更想把蔡甸藕卖到外地去。
    看准了发展方向,吴爽专程跑到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市水生蔬菜研究所向专家求教。在专家建议下,他试种了四五个品种的莲藕,最终选中了“鄂莲五号”。

    旱地改水种莲藕,远销新疆

    打拼了10年的吴爽,当时已经小有身家。听说他又要“回乡种地”,很多亲戚朋友并不看好。
    吴爽横下心自己出资200万元,又拉来之前一起做蔬菜生意的朋友入股,在2014年12月,成立了绿色方舟农产品合作社,合作社一共有5位股东,吴爽是理事长。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合作社将农户分散耕作的土地化零为整,实现规模化经营。
    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原来是旱地,不能种藕。吴爽请人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在田间修起了能通行汽车的路,竖起了电线杆。
    2015年4月,合作社播种了第一批藕,约1500亩,吴爽几乎天天往田间地头跑,守护藕田精心耕耘,雨大了,怕淹;太阳大了,怕旱;花多了,怕夺了藕的养分……
    当年10月,莲藕陆续采收。吴爽带着莲藕去跑展销会、摸行情、跑销路、找客户,因为藕的品质好,绿色方舟合作社出产的藕,很快打入了山西太原、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市场。当年,莲藕销售达300万公斤。
    “那个时候想法很简单,自己想赚钱,也想让乡里乡亲们一起赚钱。”吴爽说的话很实在。

    年销千万元,盯上加工“蛋糕”

    目前,绿色方舟合作社流转所用的土地,来自蔡甸上百户农户,这些农户原来自己也种地,一亩田一年大约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流转土地后,他们一亩田一年的租金收入有900元左右,平时还在合作社里种藕、收藕,领取工钱。“算下来,年收入大约能增加50%。”吴爽说。
    在绿色方舟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园周边一些原来种玉米、水稻的农户,也开始试种莲藕。合作社不仅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忙收产品藕外销。
    目前,绿色方舟合作社莲藕种植园的面积已增加到2800亩,预计今年藕产量将突破500万公斤。下一步,吴爽打算建莲藕农产品加工厂,生产藕粉、干藕片等。在吴爽的规划里,绿色方舟将打造一个“莲藕新世界”。
(符樱陈家强林玉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莲藕 土地 蔬菜 旱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