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养殖大省的饲料“尴尬”


湖北养殖业有许多全国第一,而湖北饲料企业却进不了全国前十养殖大省的饲料“尴尬”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养殖大省,饲料企业多而小

    湖北养殖业很发达,淡水养殖规模第一,万头养猪场数量第一,黄蟮养殖产量第一,鸡蛋出口连续十多年第一......,拥有 “潜江小龙虾”“梁子湖大闸蟹”“武昌鱼”等知名品牌,每年的饲料使用量达2000多万吨。
    然而,养殖大省却面临一种尴尬境地:饲料行业是短板。既没有叫得响的饲料品牌,也没有实力强悍的饲料企业。
    我省本土饲料企业近400家,但大多是小打小闹,许多企业年产量2万吨都达不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年产量都是10万吨以下,目前只有浠水四方和湖北襄大两家企业年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省饲料办主任董文忠坦言,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企业一个也没有。”据记者网上查询,就是年产量最大的湖北襄大,也只有65万吨。
    一些外省品牌占据了湖北饲料市场大半个江山。“光新希望,在湖北就有12个分厂,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
    据2010年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年产5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30个,年产100万吨以上饲料企业19个,而我省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一个也没有。5年过去了,湖北年产5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家,而真正上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湖北还是一个也没有。在全国饲料企业前十中,依然不见鄂企的身影。

    狗肉难上正席?湖北饲料人之痛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湖北本土企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篷勃发展,但有量无质,上不了档次,叫不响品牌。目前,湖北没有一家饲料企业能昂首走出去。“狗肉上不了正席。”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湖北本土的饲料企业。
    狗肉为何上不了正席?
    一资深行业人士表示,质量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够、缺乏企业文化、各自为阵,是本土企业的通病。
    “部分本土企业的质量意识确实有待加强。”农业执法人员发现,一些本土企业的产品总是出问题。2014年上半年,就发现5批不合格产品。表现主要是主含量 (仔鸡用配合饲料中粗蛋白)不够,其次是锌、铜含量超标。
    “公司每年销售饲料2000~3000吨,但几乎全是正大和海大等省外品牌。”洪湖大同湖水产公司副总罗德山直言不讳地说,虽然洪湖有“天一”等好几家饲料企业,当地农户们却很少用,总担心质量过不了关。
    缺乏创新,无通用标准的配方饲料产品,也是本土企业走不出去的一大主因。“简单制造,工艺粗糙,不求精、求新,是许多企业只能在当地打转的原因。”这是许多行业人士的共识,在湖北,目前只有襄大有自己的科研团队。
    还有,小富即安,许多饲料企业老板目光短浅。董文忠说,近几年,他们也做了许多工作,力图引导大家走联合发展之路,可是效果一直不好。“潜意识里,大家都想当鸡头,不愿为凤尾。”

    迈向饲料强省,路在何方?

    “做得好的企业,大多是产业链做得好。”省饲料办何本权认为,鄂企应适应时代变化,做产业链,提供从供种、技术、饲料、到成品回收一条龙服务。
    据了解,大而强的饲料公司产业链都做得比较好。如有的公司与养殖户签定订单生产合同,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贷款担保和养殖技术服务,高价回收出栏肥猪,这种服务养殖模式,赢得了许多“忠粉”。
    湖北的较大饲料企业也在尝试这种模式。如襄大集团,集饲料加工生产、畜禽良种孵化繁殖、科技示范放养、畜禽屠宰冷冻及肉食品加工销售于一体,建有饲料厂、原种猪场、种禽场、孵化场、放养公司和畜禽加工产业园,同时发展养殖专业户1万多家。浠水四方做的不是全产业链,供种苗、供饲料、供技术做得还不错,加工却未跟上,因此产品回收做得不好。
    湖北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汉舟认为,鄂企应开发有知识产权、有特色的饲料,打响品牌。李汉舟说,目前,湖北襄大已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近两年,我省每年都在开展的年度最受欢迎饲料的评选工作,就是鼓励企业创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狗肉 种苗 原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