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五年翻四倍“农”字占鳌头


五年翻四倍“农”字占鳌头——宜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纪实    农村新报讯 连日来,宜城市的襄大农牧、天舒纺织、九鼎牧业等各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迎战一季度“开门红”。
    宜城市,耕地面积不到100万亩,农业总块头不大,然而近年来,该市抢抓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建设机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不断强龙头、塑品牌、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发展之路。
    2015年,宜城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8家,产值36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4倍,在宜城市的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独占鳌头,达到了宜城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8%。

    强龙头,挺起发展脊梁

    2月25日,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偌大的襄大农牧饲料厂仓库里,饲料堆得比人还高;生猪屠宰流水线上,数百头白条猪次第悬挂,逐步被分割;肉鸡屠宰车间里,也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
    作为一家百亿级的 “农”字号航母级企业,2015年,襄大农牧公司产值达到了139.5亿元。该公司项目部经理关敬涛告诉记者:“过年期间,公司的饲料生产、生猪屠宰、养殖等部门都在持续生产,仅每天的生猪屠宰量就达到了2000头。而春节假期一过,公司的其他部门也迅速开工,正月以来,公司效益十分喜人。”“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市,农业龙头企业是核心,宜城市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的钢骨架和硬支撑。”宜城市领导告诉记者。
    近年来,宜城市着力加强园区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功能分区,两年来投入9亿多元加强园区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及商业、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园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两年翻了一番。
    不仅如此,宜城市还积极对接农产品加工中国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近两年共引进现代农业企业50多家,特别是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金锣集团和投资8亿元的九鼎、双胞胎饲料,分别建设5万吨的肉制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和110万吨的饲料加工产业园,迅速带动了宜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宜城市还加大了重点企业培植和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近两年,先后扶持各类资金20多亿元,支持燕京啤酒新上5万吨啤酒易拉罐生产线、襄大农牧新建两条熟食生产线,以及大山合、五谷王等30多家企业扩产扩能改造。襄大农牧成为襄阳市首家年产值过百亿的“农”字号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五谷王、胡坪现代等4家企业升级为省级龙头企业,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3家;园区形成了食品、食用菌、饲料等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宜城在壮大龙头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进行设施配套、优先给予金融支持、优先争取技改及产品创新等政策性项目资金扶持。成立安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探索企业联保、协会担保、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模式,两年来共为农业企业融资120多亿元,帮助一些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塑品牌,凝聚核心竞争力

    走进天舒纺织有限公司,纺纱工人们在高端纺织设备中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刘玉涛说,天舒纺织把生产高端产品、服务高端客户作为自己的产品定位,紧跟世界纺织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先后投资15亿元,优选国内外一流设备,生产的细纱,质量高于国际水平乌斯特公报5%,是华中地区最优质的纱线之一,常年保持“零库存”。
    “品牌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宜城市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打造核心品牌。投入10亿多元,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核心技术,加强产品创新。目前,该市已有15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8家高校或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襄大农牧肉制品检测技术中心获得了省科技厅认定,大山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宏全生物拥有16项自主知识产权和2项核心技术。这些企业每年核心技术创造的产值就突破100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葛根 农产品加工 饲料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