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利川“土专家”黄连地里写人生


利川“土专家”黄连地里写人生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覃宇锋

    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徐泽刚,潜心研究黄连栽培30多年,创新并成熟总结出“稻连轮作术”高产技术得到权威专家认可。这项技术特以徐泽刚的名字命名,被定义为“徐泽刚黄连高产栽培模式”。为此,他靠着手中的“土技术”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个人荣获“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技术“带头人”带富一方

    今年50岁的徐泽刚出生于利川市建南镇大道角村。现在,他却是远近闻名的“黄连土专家”,为山区黄连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王学奎博士表示:“稻连轮作技术的开发和成果获取,把黄连栽培的实践经验提高到了理论化的层面。”
    2007年,徐泽刚牵头成立了利川市第一家农民黄连专业合作社——利川市箭竹溪黄连专业合作社。看到理事长开着小轿车,盖起了小洋楼,村民纷纷表示要向徐泽刚学习黄连栽培技术种植黄连。
    徐泽刚为了让大家的黄连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销路,一边深入社员家中传授他多年总结出的高产技术,一边为合作社跑市场。黄连销路较好,村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道角村的小洋楼一幢接着一幢地拔地而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08年,合作社得到了利川市政府的认可和表彰,被授予“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企业”等称号,政府还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建成了2800亩“黄连高产栽培科技示范园”。

    “土专家”让黄莲产量翻两倍

    1983年高中毕业后,恰逢农村体制下放,徐泽刚告别了学生生涯,归田务农。看到村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徐泽刚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他认为,异常紧缺的中药材才是致富的法宝。尤其是“全身是宝”的黄连在当时供不应求。他另辟蹊径,大胆地连片承包了60亩责任地,搭建黄连棚。
    当时,人们对黄连一无所知,父亲徐世席,妻子黄冬珍看到徐泽刚毁掉了他家所有田地,整天都在田地里捣鼓、打桩,搭建一些稀奇古怪的树枝棚架,多次强力阻止。村民们看到他一粒庄稼都没种,觉得他是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常常取笑他。徐泽刚却看准了这一产业。他请来20多个伙伴,一次性栽种了20亩黄连。
    由于黄连生长周期是五年,开始的几年,徐泽刚家里无稳定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可是到了第5年,他的20亩黄连一共加工出了4000多斤干货,卖了8万多元,总算有了收成。
    五年的艰辛劳作,徐泽刚从黄连地里捞取了“第一桶金”。他开始带动其他村民种植黄连。
    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他不满足于每亩地200多斤黄莲的产量。他将土地划分为试验田和投产田。投产田进行常规种植,试验田进行提高产量的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二季黄连起挖之时,亩产达到了400多斤,产量翻了一倍。不料当年黄连市场跌入了低谷,原本一公斤25元的市场价跌到了8元。徐泽刚咬牙亏本将黄连抛售,卷起铺盖随打工大军到了浙江某工地。
    经过一番波折,徐泽刚才发觉自己内心不服输的一股劲儿。在工地上的日日夜夜,他牵挂的是自己没有完成的创业梦想。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一年之后他毅然决定回家重操旧业。
    从浙江回到家以后,徐泽刚将家里的责任田全部种上了黄连,并不断改进技术,摸索高产之道。
    他的黄连地渐渐地从每亩单产200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而且品质十分优良。
    2006年黄连市场复苏,价格每公斤60多元,他家黄连收入近30万元,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被村民尊称为“黄连土专家”。

    打造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

    “我是在政府支持鼓励下发财致富的,我要竭尽所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徐泽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合作社自2007年8月成立以来,共举办黄连栽培技术培训班108期,帮助全镇1万多黄连栽培户提高了致富能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连 轮作 水稻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