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绿色发展生态富民



    五边区域绿化快速推进。全县大力开展五边区域绿化和绿色示范村建设,截至到5月份,已完成投资1.87亿元,绿化面积41239亩,植树398.9万株,绿化面积占黄石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37.5%。预计全县验收达标村将由去年的12个提高到今年的70个。
    通道和城区绿化成效显著。截至到5月份,全县完成国、省道以及城区道路绿化里程292公里;完成乡村组道路绿化里程281公里。在大广高速、杭瑞高速、106国道、武九铁路阳新段及武阳一级公路等五条总长266公里的交通干线两侧,完成荒山造林0.71万亩。此外,以明月湾公园、马堤湖公园、园博园等为代表的城区园林绿化亮点纷呈。
    社会造林热情得以激发。回乡创业人员、机关干部职工、阳新籍在外成功人士成为造林主体力量,完成全县林业开发面积的75%。大户租赁、邀伙承包、专业合作社等成为造林的主要组织形式。全县50亩以上大户(联户)承包荒山造林的占总面积的81%,民间资本参与造林绿化积极性极大提高,涌现出“大人拿锄头,小孩背树苗”造林的喜人局面。
    如今,绿满富川正从规划中落地,行走在富川大地,处处可见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色,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游玩。

    富川田野劲刮现代风

    近年来,阳新始终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四化同步”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重科技、强基础”的思路,大力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
    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76.8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75元,同比增长12.5%。
    打造园区唱大戏
    产业要发展,园区是平台。这是工业发展的成功之道,阳新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上亦用此道,效果初显。
    目前,该县正按照“一线串珠、多业并举、七园同建”的思路,重点打造规划总面积15.8万亩的种、养、加、销一体经营和名、特、优、新品种汇聚的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粮集团、东贝集团、海大集团、福建嘉叶等5家上市公司已先期进驻。富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
    此外,总面积1万余亩的军垦农产品加工园正加快建设,已被省科技厅授牌为“湖北阳新农产品加工科技园”。
    舞起龙头动全身
    新冠农林公司,日产食用菌达到6万斤,生产的杏鲍菇占据湖北市场80%以上份额;新阳农业公司建成大棚葡萄等种植区和阳光餐厅、瓜果长廊等观光区,年接待游客过8万人次。
    新冠农林、新阳农业是阳新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两个典型。目前,全县已发展涉农加工企业150多家,规上农业企业25家,其中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
    舞起龙头动全身。2014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6:1;通过“三品”标识认证的农业品牌产品62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达29万亩,总产值逾5亿元。
建设基地转优势
    阳新自然资源优势,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该县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基地建设,搭建了优势转化的平台。
    目前,全县已发展优质稻45万亩,双低优质油菜40万亩,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和油菜大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0万亩,是全省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和品种栽培试验基地;发展蔬菜面积20万亩,被国家指定为“长江中下游冬春蔬菜重点基地县”。
    此外,建成部、省级标准化示范猪场9个,年出栏生猪40多万头,占全县生猪存栏量的70%;建成国家级、省级优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4个;食用菌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3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建成中药材、林特基地1.5万亩。
培育主体担主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阳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525个,成立家庭农场105家。通过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交易的农产品价值10亿多元。
    此外,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5万亩,为适度规模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造林 绿化 油茶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