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优化贸易环境


    在渔业出口创汇第一的福建省,今年年初开办了亚洲最大海产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大宗海产品现货的境内外交易。他们的发展目标是:四到五年要把中国东盟之间的海产品交易增量的一半,要通过电子平台来实现。同时要把交易量做到目前的五到十倍,这个量应该相当于全国一半的水产品交易量。

    福州市高龙水产贸易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水产品、海产品贸易。据公司财务经理王耀庭王耀庭描述,渔业的传统外贸模式都是企业自己出去找客户,人力物力成本较高,比如鱼类出口到日本和韩国,都要派人出去驻守在外面去找一些客户。现在有了这个平台,直接在网上找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开支。

    王耀庭所说的平台就是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是我国首家面向海外海产品交易机构,同时也是亚洲最大海产品交易平台。目前,海交所已吸纳会员企业70多家,其中境外会员5家,可实现11大类海产品的线上交易。

    交易所总经理左涛介绍说,在这个平台上面,通关、银行贷款等方面都有便利,另外平台上面的信息量也比一对一的信息量要大。还有就是这个平台可提供资金、货物的安全保证。

    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的建立,实现了“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的跨境交易。左涛表示,它的运转模式是这样的,线上信息流是全国的、全世界的,信息流通过网站、手机都能够共享到。因为是一对一实体经济,有渔业实体的交收,那么就有进口的鱼,或者出口的加工品,交收就通过物流,包括冷库等等,运输这些物流体系。

    据了解,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提供的是线上信息共享,线下实体保障的交易方式。目前交易所正处于发展阶段,加入门槛还不算高,全产业链中的生产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下游的加工企业和消费企业都能加入其中。来这注册的企业,只要过去没有什么不良记录就可以。

    我国虽然海洋线很长,但是要跟印尼等海岛国家相比,他们的海洋资源更多。中国-东盟交易所总经理左涛认为,交易所希望把更多国外的资源引进来,而我国的出口、加工也有很大的潜力,在交易平台上,供需双方实现信息对等,把不均等的资源通过互换,达到供需平衡。

    左涛透露,互联网+渔业并不容易,因为渔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想要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发展,从渔业产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改变。 刘瑜颖李伟曼许越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鱼类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