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秸秆综合利用,想说爱你不容易


秸秆综合利用,想说爱你不容易    农村新报讯 记者 徐思弘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一纸禁烧令将秸秆推上了风口浪尖。每年全省近4000万吨秸秆该何处安放?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将秸秆进行综合、循环化利用,生产为有机肥,变废为宝无疑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政府没有配套扶持政策,致使生产企业遭遇瓶颈,产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农民回收售卖秸秆的积极性不高,致使企业还面临“吃不饱”的窘境。

    加工一吨,亏损60元

    8日,在武汉东西湖区辛安渡武汉日清生物公司的仓库里,记者看到,现场堆满了等待粉碎加工的玉米秆,现代化的加工车间有条不紊。
    看似红红火火的生产,背后却有着难以名状的苦涩。
    “每处理一吨秸秆亏60元左右。”公司董事长李金文算了一笔账,回收一吨秸秆需180元,加上电费、工资等共需要成本300元左右,而一吨秸秆只能生产0.3吨有机肥,按照市场价格算有240元的效益。这相当于,加工一吨秸秆净亏60元。
    日清公司是我省有机肥生产龙头企业之一,每年生产有机肥3万多吨。这条自主研发的生产线能“吃”下多种植物秸秆,包括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等,只需20天左右,就能把秸秆变有机肥。
    公司的对面是一片几百亩的葡萄园,正值销售旺季,农民杨桂花告诉记者,有机肥种植出来的葡萄个头大、甜度高,一斤能卖到20元左右,比一般葡萄要高一二倍。
    尽管口碑较好,但有机肥的销售市场却不尽如人意。李金文说,市面上有机肥品牌鱼龙混杂,而短期内农民无法识别,导致相互压价。
    与日清公司有着同样困惑的,还有武汉合缘生物有限公司,从事秸秆腐熟剂生产已十个年头,市场推广一直不理想。

    生产线仍“吃不饱”

    是坐等亏损,还是寻求突破“自救”?
    李金文开始琢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秸秆的附加值?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葡萄 处理 综合利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