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创客”添把柴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柯枫英 陈钧
“创客”这一“潮词”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用后,迅速走红全国,深入人心。创业浪潮之下,农业“创客”正异军突起。然而,种养行业风险大、见效慢;农业项目贷款难;从业者能力不足,技术低下,资源欠缺……相较其他领域,农业“创客”面前的道路似乎更加崎岖。
看似“风光”的背后,农业“创客”更需要政府、金融等部门合力助推,加一把火,添一把柴。
资金难题,最大的“拦路虎”
位于武汉黄陂的木兰养殖场,具有百万只蛋鸡养殖规模,日产保洁鲜蛋60吨,可满足武汉市场需求的五分之一。
作为“农”字头企业,木兰养殖的规模在华中地区首屈一指,但仍跨不过资金这个最大的“拦路虎”。
2014年春,禽流感来袭,蛋鸡行业遭遇滑铁卢,养殖场里80万只蛋鸡面临“断炊”。张宏林父子俩找到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几乎每家银行都是一个口径:要求提供房屋合同做抵押,可我们只有鸡舍,要房屋抵押可把我们难倒了!”总经理张宏林说,“后来用养殖场的土地经营权和设备作为抵押,才从武汉农商行贷到155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行业大佬尚且如此,其它小型创业个体的境遇可想而知。
年轻创业者资金尤显不足。“农业项目贷款难,自己和家人能投的钱都会砸进去,一旦有闪失,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恩施的辣椒妹子覃海燕创业两年,常常为资金头痛。
农业“创客”呼吁,希望政府和金融部门能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企业专项资金、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完善市场化长效机制,形成多元、多渠道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帮助农业创业者迈过资金门槛。
人才匮乏,阻碍发展的“绊脚石”
创业的浪潮涌动在荆楚,人才是困扰农业企业的又一瓶颈。
晓曦红桔橘——我省水果产业的一块 “金字招牌”。
2006年合作社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柑橘10万吨以上的全省水果巨头。
说起人才缺失,总经理张仁俊感触颇深。近年,合作社成立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出口外贸,各项业务风声水起。“但人才问题一直在拖后腿。晓曦红5位高管创始人中,有4位是农民。管理人员很吃力,专业人才特别缺。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张仁俊苦笑着说。
为此,作为总经理,张仁俊连续两年参加省里农业高管人才培训班。“我要带头学!像学生伢儿一样住在高校里‘充电’!”张仁俊笑着说。
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欧阳书文介绍,为帮助农业企业突破人才瓶颈,2012年起,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联合组织实施“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人才支撑计划”,定期组织入选企业人才赴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交流培训。至2015年,已重点培养约300名具有国际视野、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企业管理与营销人才。
近年,随着农民工大量返乡,一号文件年年惠农,普通农民的创业热情高涨。据调查,70%的返乡农民、35%的种养大户和半数以上80后、90后农村青年创业意愿日益强烈。但是,这批新农人中,除了意愿,大多数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项目。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近年,我省针对农业创业开展了大规模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创业培训。旨在为农业创业打造了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技术高、沉得下、留得住的农民创新创业骨干队伍。
“全国劳模”李红艳、“苗木大王”姜少华、“蔬菜大佬”王松,都是从这所“创业学院”走出的优秀学生代表。
简政放权,降低“门槛”
想成立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手续多不多,注册难不难?这些有关创业政策问题,也是农业“创客”们关心的热点。
“门槛太高,很有可能把‘创客’们吓退。”一些老“创客”建议,“政府应尽早搭建三农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8-18/19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