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图文:“链”在产业拔穷根


图文:“链”在产业拔穷根——来凤调优产业精准扶贫扫描    农村新报讯 记者李赤 通讯员王丹

    33万人的来凤县,是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现有农村居民7.19万户27.25万人,其中有2.1万户贫困户7.9万名贫困人口,且主要集中在46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8.9%。
    如何将7.9万名贫困人口“消零”,来凤县委、县政府提出,2017年要实现整县脱贫,不失一隅,不落一人。11日至13日,记者随省人大“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采访团,对来凤进行了实地探访,感受贫困户“链”在产业上脱贫致富的一个个火热场景。

    从“零散喂养”到“抱团致富”

    漫水乡渔塘村离县城三四十公里,秀美的酉水河穿村而过,两岸山林茂密。早些年,村民们种点玉米和土豆,喂些鸡鸭、捕点鱼虾,守着绿水青山受穷,但日子也还算安逸。
    与其守穷,不如放手一博。2011年,村支书王秀军再也坐不住了。“阿塔峡”土鸡,是2006年在村里阿塔峡一带发现的一个鸡群,因其肉质鲜嫩、肉味特别鲜香,在当地十分抢手。找准这个项目后,王秀军组织大伙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乡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协助建起鸡舍、添置孵化设备等,当年发展土鸡数过万羽。
    “阿塔峡土鸡全部散养在山林里,一年四季以青草、昆虫和玉米为食,土鸡和鸡蛋是有多少就能销多少,市场销售‘走南创北’!”王秀军一脸自豪地说。短短几年间,刘霞、李梅花等10多户农户,走合作规模化饲养脱贫致富。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目前,全乡建成年出笼万羽以上的林下散养土鸡基地2家,年出笼1000羽以上养殖示范户有近40户,年内可让4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漫水乡党委书记胡大林说。
    目前,漫水乡的“政府供给种苗+贫困户养殖+合作社提供养殖疾控技术指导和市场收购”的模式,已在全县普遍推广。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只要愿意从事养殖土鸡的,都可由相关专业合作社提供鸡苗400只。除财政每只补贴5元外,合作社再补贴1.5元,特困户可实现全免,年底时分红1600元,风险由合作社承担。

    游客进村,滞销的杨梅卖高价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近几年,三胡乡以黄柏园为核心,开发“杨梅古寨”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山寨迎客、狮子桥新寨门、广福桥、桃花岛、糍粑岩、八股听禅等一个个旅游景点,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分布在土家古院落群四周。乡村旅游悄然兴起,景区高峰期游客达到6000人,最低也有五六百人。
    “景区建设前,仅有2家农家乐;短短一年多时间,新发展了26家。农家乐扎堆,大家生意反倒越来越好,还带动当地近200人务工。”碾行客栈的邓老板笑着说,“今年初,店里装修了几间客房,好多客人都要去联系方式,说空闲时来住上一段时间。”
    “曾经最优质的杨梅5元一斤,还滞销。”三胡是湖北著名的杨梅之乡,乡党委书记田慧对过去“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记忆犹新。“现在坐在家门口,杨梅每斤轻轻松松卖到一二十元!”在杨梅成熟时,当地七成以上农户从事杨梅销售。如今,农户发展杨梅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依托‘古杨梅群落、盐马古道、叠层式石林、古化石群’四大资源优势,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杨梅古寨’四个村村民在年内可实现全面脱贫。”田慧信心满满地说。

    “世界太大哒,我们也要去看看”

    旧司镇后坝村村民陈善明,今年71岁,因为贫困,60岁才成家。过去,他们夫妻俩和两个孩子主要靠低保度日。
    自去年起,后坝村发展藤茶产业,为他们带来了福音。“在大家的帮助下,种上了3亩藤茶,当年收益就有几千元。今年在合作社,扯草、洒水一天50元,打工可挣6000多元。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同村妇女向艳梅插话说:“以前我们除了做点家务,哪里挣到钱咯?好在村里种藤茶了,总少不了需要劳力。摘藤茶10元1斤,摘得快的,一天能挣上百八十块,真是好!”
    村书记邓国海说,现在村里有3个藤茶专业合作社,488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48户都加入了合作社,销售与金祈藤茶公司对接,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全村发展了藤茶1200亩。到目前,仅土地流转和平常劳务支出就有350万元,村民只要愿意,人人都有活干、有工资拿,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散养 玉米 种苗 黄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