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让旱不再成灾


    ◆黄 磊

    “靠天吃饭”是传统农业生产的一张标签,自然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不同,让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辉煌农业文明的国家,对大自然有着格外的敬畏。时至今日,即便有了更好的种植条件、更现代化的生产水平,我们也依旧还要承受旱涝虫害的侵袭。

    天灾无情人有情,今年2月底,农业部、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地震和旱灾列为必保的保险责任。根据《通知》的精神,北京市顺义区于近日推出了国内首个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该保险通过计算,将205毫米降水量指定为玉米保险指数制定标准,并据此制定出降雨量影响下的玉米产量的关联公式和赔偿标准。这种方式能够细化具体标准,让赔偿更有据可循,也给农民种植玉米吃了颗定心丸,从此有旱未必成灾。加之市区两级财政给予农民80%的保险补贴,能够藉此减少农民负担,可谓贴心之举。

    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的进步意义并非止于此。以往对于农业保险大多限定在保成本,更多是通过国家、乡镇补贴的方式对农民支付保费予以帮助,倾向于国家的政策性补贴,对强农惠农有基础性的补助作用。然而我国粮食生产灾害天气多发,各地遭遇的险种情况也大有不同,结合当地特征开发更多、更实用的险种,能够对当地农业生产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同样,从农业政策性保险向公共产品转变,能够完善现有的保险补贴政策,让保障面积实现大规模覆盖,让保障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以市场机制作为保险准绳,通过细化标准进行操作,让保险回归市场,也能让政府转变凡事都管的“婆婆”形象,更有利于梳理农业行政格局。

    当然,保险最重要的环节依旧还在于落实,能否客观公正地进行损害赔偿计算,能否尽快获得理赔才是农民心系的关键所在。由此,相应的配套落实机制不可缺位,条件允许的不妨设立先行赔付机制,一旦发生赔付慢、赔付拖拉的情形,相关的维权机构应及时介入并协调解决。

    举一还需反三,更需读懂的在于玉米干旱气象指数保险的借鉴意义,各地政府不妨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通过设置合理而多方可接受的保险指数,引入金融保险杠杆,降低灾情带来的种植风险,从而最大可能地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农业生产 干旱 回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