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信
去年以来,国内玉米行情一蹶不振,当前虽然处于青黄不接时期,但由于玉米库存依然充足,而下游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加之进口替代品增加,临储拍卖结果差强人意,政策支撑逐渐削弱等因素,导致玉米市场旺季不旺,现货价格稳中趋弱。预计今年新季玉米产量稳定,依然会对市场构成打压,综合来看,后市玉米价格仍然面临回调压力。
需求持续低迷替代品大幅增加
在玉米产量增加,临储拍卖成交一般、库存偏高的情况下,包括下游养殖业、深加工企业在内的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均奠定了当前玉米市场的弱势行情;加之,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的比价优势,导致进口量不断增加,替代作用明显增强。当前,虽然生猪价格爆发上涨,鸡蛋价格出现反弹,养殖补栏积极性有所提升,这将对饲用玉米需求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但存栏带动的消费增加尚需数个月的过程,方能真正体现出来。
玉米消费主要包括饲料和深加工两个方面用途。养殖业作为玉米的需求大户,历来对玉米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近两三年来,持续低迷的猪市导致养殖亏损,养殖户大量退出,目前生猪存栏已降至历史最低位,玉米饲料消费因此大受影响。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15年5月份全国生猪存栏38615万头,同比减少9.8%;能繁母猪存栏3923万头,同比下降15.5%。生猪供应减少猪价得利好迎来上涨,但饲料需求却缺乏支撑,据农业部统计的180家饲料企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份猪料产量同比下降了12%。
据分析,虽然猪价自今年3月上旬开始上涨,目前已全面开启了新一轮上升周期,进入8月份后更呈现爆发性上涨,全国多地突破每斤9元新高,但本次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产能减少所致,只是体现了其自身供需环境的状况,并不会给饲料原料价格带来立竿见影的指导作用。对于玉米的饲用消费来说,由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滑,难以从实质上改变对饲料消费空间的提振。一般来讲,从养殖到饲料消费实际增长也将在半年以上,若后续猪价继续走高,其对饲料原料的价格刺激也将在后期才能有所体现。因此,目前来看,短期内有效提升生猪存栏量及饲料消费量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到第四季度玉米饲用消费才有可能明显提升。
另外,玉米需求不振的另一个因素来自“替代风”。由于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对于目前的市场来说存在很大的性价比,同时不存在进口配额的限制,备受下游企业追捧,使饲料企业对国产玉米的依赖度下降。据了解,高粱相比玉米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如目前市场上拍卖的国产玉米价格为每吨2100元~2300元,加上出库费用,拍卖玉米价格实际成本会更高。如果要在市场上购买优质国产玉米,价格则达到每吨2500元~2600元。而进口高粱价格为每吨2200元左右。因此,在作用近乎等同、价格优势明显的背景下,进口高粱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我国累计进口高粱427万吨,近乎去年同期的3倍;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这段时间,我国已与美国签订了760万吨的高粱进口量,目前已有630多万吨装船;与此同时,我国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签署了120万吨、50多万吨的进口量。若继续有合同签订,今年高粱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预计,8月份高粱到港30多万吨,9月份35万吨;8月份大麦到港56万吨,9月份80多万吨,全年两种产品进口总量在1600万吨左右。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2016市场年度,中国的高粱进口量会比上一年度增加50万吨。
与国产玉米相比,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要便宜一半左右,也有价格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对玉米进口进行配额管理,进口玉米数量有限,但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也在逐月增长。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6月份我国进口玉米87.29万吨,远高于5月份的40.3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倍。
综合来看,当前玉米市场整体仍然面临供过于求的宽松局面,而下游需求的回暖尚需时日,而随着今年新季玉米上市,不仅供给更加充裕,对未来的玉米市场存在打压,而且若临储收购政策有所调整,亦将使得玉米价格的政策支持因素削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玉米价格走势仍不容乐观。
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调控须循序渐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5-08-16/19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