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学生村官张宏霞:养殖非洲雁致富穷困乡


    非洲雁养殖使王家湾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图为张宏霞在该基地。

    张宏霞,28岁,河北省宣化县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家湾非洲雁特种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家湾乡,是个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国家级重点扶贫乡,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因为干旱缺水、交通闭塞,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传统养殖业,这里一直没能富起来。张宏霞来到这个山沟沟以后,倚靠“桑干河大峡谷景区”这棵大树,特产与景点结合,发展非洲雁养殖。从2012年开始,建起了全县第一家非洲雁养殖基地,成立了辰湾非洲雁养殖合作社,带动当地10个村、300多户农民养殖增收。2013年前10个月创造销售额突破100多万元的传奇。

    当地村民孙玉斌,从一开始就跟着张宏霞养殖非洲雁,已经有两年多了。按照“合作社+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她从张宏霞的手里接过非洲雁雏苗,精心养上三个多月,然后再由张宏霞回收。现在,孙玉斌每年能有2万元的增收,小日子蒸蒸日上。

    因地制宜相中非洲雁养殖

    2012年3月,张宏霞当选王家湾乡阎家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村里乡亲致富,成了她上任后的心头大事。由于这里天然缺水,发展种植业受限太大,所以她认为还是发展养殖业好一点。可养什么呢?那段时间,张宏霞一有空就上网查,还给自己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同学打电话找思路。终于,她相中了非洲雁。

    在张家口没有养非洲雁的,这种雁抗病性强、肉质鲜美、产蛋率高。张宏霞去北京考察后,决定尝试一下。回村以后,她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全村集体大会就开了三次,推荐大家养殖非洲雁。可是,乡亲们心里打鼓。女大学生村官要带着村民养雁?谁知道她啥时候就走了?再说,她一个黄毛丫头,能带着这帮叔叔、爷爷辈儿的人致富?虽然犹豫,但还是有村民架不住张宏霞天天上门劝说,有几户同意买雁苗试试。张宏霞用自己的钱打了预订款,兴高采烈等着雁苗到来时,之前的订户全部都打了退堂鼓。帮她去代收雁苗货款的老乡告诉她,一分钱没收上来。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说等等看。

    张宏霞委屈,为什么一片好心得不到响应?后来,她静下来想通了,乡亲们挣钱不容易,谁愿意拿着自己的养老钱去跟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去冒险?后来,她决定,自己先来试养。如果养得好,一定能带动乡亲们加入。就这样,她说服了父母,向家人借来两万多元钱,自掏腰包买下为村民预定的850只雁苗,并从一家羊舍里借来一间房子独自开始试养。

    10个月创造销售百万元奇迹

    最开始养殖第一批非洲雁的时候,张宏霞就遇到了销售难题。由于张家口地区没人养过非洲雁,大家没吃过,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张宏霞去过很多大型超市,都被拒之门外。

    转机出现在一次义务帮忙时。“桑干河大峡谷风景区”位于王家湾乡,每到旅游旺季,景区负责人都会请张宏霞兼职导游。2012年8月的一天,张宏霞陪游客划船时,灵感闪现,“把非洲雁与旅游资源结合,游客印象深刻了,非洲雁的名气自然会出去。”

    没想到,这法子还真行。非洲雁在景区成了一景,也有游客张罗着买雁肉、雁蛋。没多久,就有超市慕名而来。张宏霞一招打开了销路。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她的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这样的消息在小山沟里炸开了锅,越来越多的乡亲开始加盟她的非洲雁养殖。

    谈及非洲雁养殖未来的产业发展,张宏霞提到,现在,他们正在筹建一个林下养殖基地,未来的林下养殖基地将尝试“种养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植树养鱼等项目都会陆续上来,把这里打造成吃喝玩乐学一体的体验式基地。

    “不到山穷水尽,千万别说放弃”

    张宏霞告诉笔者,“在创业之初,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之前没有做好各种准备,因此一路都比较被动,但我对待随时出现的困难,从来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认为,不到山穷水尽,千万别说放弃,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非洲雁的销售情况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下滑,但各级政府很重视王家湾的非洲雁养殖创业项目,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抗病性 相结合 植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