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大学生辞职返乡种油茶


月薪6万不干大学生辞职返乡种油茶    农村新报讯 18年前,他是从小镇跳出“农门”的重点大学学生。毕业后打拼9年,月薪一度高达6万元,他却放弃高薪辞职回乡,开荒种地,当起了茶农。面对创业路上的波折坎坷,他说,青春充满激情,创业从未后悔。
弃6万元月薪,返乡开荒
    1997年高考,李苏龙以537分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轰动全县,一时成为镇上有名的“出息伢”。
    2001年大学毕业后,李苏龙如愿进入上市公司,用4年间从普通职员做到中层管理岗位。之后,李苏龙跳槽至深圳一家公司,登上在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作为销售部副经理,他最高一个月的薪水有6万多元。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2006年春节,李苏龙回乡过年,看到村里大片田地荒山闲置,资源浪费极为严重,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似乎永远一成不变。
    李苏龙在痛心之余,了解到承包荒山价格低廉,还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经过市场调查后,他决定在自己“打工”事业的高潮期急流勇退。他要回乡承包荒芜的山头,开发油茶种植项目。
    说干就干。2009年10月底,李苏龙投入7万余元,与当地村委会签订了在青龙山上开发油茶种植项目的相关合同,开始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
    土地平整、选苗种苗、施肥除草……从冬忙到春,李苏龙凡事都亲力亲为,不言含糊。
    两年内,李苏龙累计投入20余万,先后种下200亩油茶苗、70余亩金银花苗和15亩软籽石榴。
    “那时站在山上往下看,整齐的茶苗点缀其间,尤其是苗上铺着的那层薄膜,在阳光照耀下向四周折射出银光。”虽然几乎将积蓄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但看着原本荒芜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李苏龙心里美滋滋的。
基地遇大火,劫后逢生
    2013年腊月二十四,对于李苏龙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一场大火给了李苏龙重重一击。那一天,青龙山突发山火,滚滚的浓烟、火球向山上蔓延,李苏龙倍感绝望。那里有他倾尽积蓄才种下不久的油茶、金银花等。
    大火肆虐之后,青龙山头一片焦黑。遭受重创的李苏龙常常独自在山上徘徊,茫然无措。
    不料,开春后的一天,再次爬上山头的李苏龙发现,部分被烧过的油茶苗竟然返青了,那一刻他欣喜若狂,重新拾回创业信心。
    看到重现山间的点点绿色,李苏龙迫不及待地沿着栽种路线一一检查。油茶苗不仅没有因此而绝迹,反而大部分都长出了新苗。虽然金银花都死亡了,但是70%的油茶和近一半的软籽石榴都活下来了。
    李苏龙说,正是这些坚强的新生苗,让他的人生也劫后重生。他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呵护,油茶果挂满枝头的愿望就会实现。
因祸得福,增加品种抗风险
    2014年年底,在县国土部门的帮助下,李苏龙的100余亩种植基地得到复垦。检查、打洞、补栽、施肥,李苏龙很快走出当初的阴霾,按部就班地安排基地工作。
    因祸得福,田间杂草被烧光后,油茶苗吸收营养和光照的条件反而越来越好。
    今年春节前后,该县人社部门还主动上门,为李苏龙的油茶园解决融资难问题。
    在人社部门帮助下,李苏龙与国土和林业部门积极协商,解决土地平整和进苗渠道问题。此外,李苏龙还得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流动资金周转难问题。
    “下一步,我想在基地里试种一些树莓、杂柑等收益高、见效快的品种。一方面缓解基地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可以增加种植品种,减小风险。”远望青龙山,李苏龙笑着说道。
(通讯员罗琴 刘会溪 记者徐思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油茶 品种 施肥 土地平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