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30年的制种村缘何不再制种


  见习记者 乐明凯 通讯员 余冬晖

  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位于漳河和锦江的交汇处,依山傍水,耕地面积4000多亩,常年以水稻种植为主。得益于土壤、灌排、隔离条件好,农民接受新事物快等优势,自上世纪70年代末杂交稻大面积推广以来,该村一直是县种子公司首选的良种繁育基地。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曾家村制种面积一度达到3000多亩,时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颜龙安也来此进行过指导。曾家村所产的“汕优2号”、“汕优64”、“金优402”等杂交稻种子不仅供应本县,还调剂到外地,为当时赣中粮仓水稻生产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近几年,曾家村的制种面积迅速减少,目前已基本不复存在。据村支书袁肇草介绍,村里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制种是在2007年,由当时的江西省种子公司安排了1500多亩,由于收益越来越低等原因,后来村里的制种田就逐渐消失了。

  气候异常加重制种风险

  长江流域水稻制种按季节划分大致有三种类型:“春制”3月份播种,“夏制”4~5月份播种,“秋制”6~7月份播种。

  曾家村的制种基地以杂交早稻“春制”为主。与中、晚稻相比,早稻“春制”的生长期易遭受倒春寒、梅雨、干旱等恶劣天气影响,尤其是每年早稻种子收获期间,易出现阴雨天,导致穗发芽,影响制种产量和品质。

  泗溪镇农技站站长刘功绍回忆说,2007年曾家村制种田收获时,遭遇了持续8天的降雨,虽然从外地紧急调配了农机抢时收割,仍然有200多亩制种田、近8万斤种子报废,按当时3.2元/斤的合同回收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万元,制种企业和农民都蒙受了很大损失。

  成本增加拉低比较效益

  刘功绍说,与普通大田的早稻种植相比,杂交早稻制种成本要高得多,平均每亩制种投入比普通大田高出300元以上。

  费人工:曾家村水稻种植全程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制种田需要人工栽插、父母本分别收获。

  需肥多:制种田为获得高产,需要早催肥、多追肥,肥料用量通常比普通大田多。

  程序繁:制种田要反复去杂,及时拔除杂株和变异株,还要额外多次喷施“920”(赤霉素),促进穗茎伸长和开颖。

  强度大:制种田一般要在扬花期正午高温时间进行“赶粉”,持续10天左右,劳动强度很大。

  田分散:曾家村农户采取的是分散型制种模式,各自负责的制种田大多数为5~10亩左右,没有形成规模化,各项成本和风险相应增加。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尽管制种成本较高,收购价格却偏低。村民曾小九说,前几年早稻种子收购价不到企业包装后零售价的1/3,制种收益大部分让别人赚走了。加上这些年人工、物化成本都在上涨,扣除增加的生产投入后,农民制种收益与普通大田种植相差无几,导致农民渐渐失去制种兴趣。

  很多村民反映,如果企业给的种子收购价能有市场销售价格的一半,还会有制种的意愿。

  上高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思亮说,以前县种子公司在曾家村制种的收购价按粮种1∶7的比例浮动。按此推算,2012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1.2元/斤,早稻种子的收购价应该在8.4元/斤,事实上,能给农民这个价格的企业不多。

  种子公司改制成主要推手

  原上高县种子公司副经理陈国梁说,过去在曾家村制种是政府行为,遇到风险时,县种子公司会给农民补偿,效益有保障。而现在种子企业委托基地中间商代理制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目前,很多制种基地都和曾家村类似,处于代制的地位,风险难以控制。丰收年大家相安无事,一旦遇到风险,矛盾时有激化,企业、基地中间商、农户三方就会纠纷不断,极易打击各方的积极性,导致基地自然而然地放弃制种。

  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严长发说,企业在制种基地的选择上,首先考虑质量,2006年以来,上高县制种基地的种子质量明显不稳定,曾家村的几万斤种子质量出现了问题。再次考虑效益,相比抚州南城、宜黄等县的成本控制,上高县在劳力价格、制种产量等方面已经失去了区位优势。

  目前,我国制种企业仍然存在多、小、散、乱的问题,中小型企业无力给制种农户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人员服务,在多数情况下,还得依靠基地中间商来组织农户代繁代制。企业无法在内部实现对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管理,在效率优先的市场环境下,即使发生了风险,企业也通常是自顾不暇,对农户损失的补偿救助能力十分有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制种 种子 水稻 早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