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百姓有困难 点名找干部


  编者按

  四川省眉山市党员干部开展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及时了解群众意愿和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获得群众的好口碑。眉山市探索建立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重在“直接”,贵在“经常”,在社会矛盾凸显的今天,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创新群众工作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李永生 李丽颖

  2012年,四川省眉山市在全市开展“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从市和区县领导、科级干部到普通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进村入户开展与群众结对联系工作,实现全市干部参与“全覆盖”。其中,全市两万名干部联系7万户群众,3000名科级以上干部联系3000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300名县级以上领导联系900个基层单位,结对联系关系5年不变,帮助基层群众真正解决实际困难。

  群众有事情直接找领导,干群沟通“零距离”

  “群众最需要什么,让群众自己说。”今年1月初,眉山市分两次在当地媒体上公布了34名市级领导、131名市级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同时,公布了各单位、部门的职责范围,确保群众第一时间找对人,第一时间反映诉求,方便解决落实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

  眉山市东坡区岳营村2组村民岳利全就是通过“打电话”走上养兔致富路的。他看到别人养兔子赚了钱,自己也想养,却拿不出本钱。正发愁的时候,村里人给他拿来一份报纸说:“上面公布了眉山市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手机号码,你干脆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岳利全说:“完全没想过自己这点事能靠打电话解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当时的市残联理事长曾乐斌打了个电话。”结果曾乐斌第二天就派人来家里了解情况并帮扶他养兔。“现在我一年养兔子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

  眉山市除向全社会公开市级领导和市级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外,各区县也在辖区范围内公开了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单位、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

  眉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秀彬说,小小号码鼓励群众直接找领导,更重要的是,让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实现“沟通零距离,办事零障碍”。这种直接的方式,关键是在政府与百姓、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点名找干部;有不满,也可以直接找干部,所有接到群众电话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对群众诉求有明确反馈。

  干部下村“认亲结对”,主动作为帮扶个性化

  今年春节刚过,眉山市举行了“干部主动作为创一流,为民服务当先锋”电视直播大会,要求全市两万名干部与71165户群众认亲结对。

  与其坐等群众反映问题,不如下村直接了解情况,直接解决问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体现的是干部主动作为。

  2月17日,眉山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员干部,冒雨来到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与群众“认亲结谊”。杨秀彬代表市委组织部,向联系的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老百姓承诺:两年内帮助宿场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困难户全部实现阶段性脱贫;3年内帮助双桥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困难户全部实现阶段性脱贫。

  当天,市委组织部50多名党员干部与“认亲”群众代表签订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责任书,并向群众发放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联系卡,当众承诺将主动作为,真心实意为民服务。

  “机关干部与宿场村群众结亲、认门、认人,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干部只有从内心深处把群众当亲人,像亲戚一样常走动,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杨秀彬说。

  眉山市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台账,每半年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对联系基层单位和对象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协助妥善解决。市、区县两级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6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10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乡镇、街道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工作日的60%。干部要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每次走访记录要由联系群众签字,并建立联络人制度。

  这是彭山县文明办普通干部李亚军的民情日记:

  2月6日,我到公义镇新桥村1组的王长贵和2组的王俊英家中认亲,他们都是我的联系户。王长贵自身手部有残疾,儿子有精神障碍,妻子在附近砖厂打零工;王俊英有哮喘病,儿子在附近的厂里打零工,丈夫没有文化和技术。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我打算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合适的挣钱路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办公室 技能培训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