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今儿一天我就赚了1500元


  8月9日早晨不到8点,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野生菌购销合作社”主办的野生红菇交易市场就热闹起来,摩托车、三轮车、小卡车载着整车的野生红菇从四面八方涌来。

  嘈杂中,听到有人交谈:“今天咋样?”

  “收了200多斤!”

  顺声望去,回答的原来是一位俊俏的小媳妇,开着一辆大阳三轮摩托车,车上载满了红菇。她叫刘君兰,提起红菇交易,她笑得格外灿烂:“交易市场形成后,俺妇女们也有了赚钱的门路,今儿一天我就赚了1500元,这在前几年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拐河镇野生红菇是一大特产,但以往却卖不上好价钱,挫伤了当地农民的采收积极性,造成野生红菇资源的白白浪费。去年6月,拐河镇人大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向镇政府提出了“建市场,丰产业;深加工,树品牌”的建议。拐河镇政府对这一建议高度重视,镇长亲自牵头,扶持当地原有红菇购销商户组建“野生菌购销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立专门的红菇交易市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推介拐河优质野生食用菌,引起了外地客商的注意。福建三明市的李老板来实地考察后,对拐河野红菇赞不绝口:“这样的红菇,有多少收多少!”泉州的邓老板也慕名而来,“这样的品质,价格好谈!”……

  有了市场,有了销路,当地农民采收红菇的热情高了起来,成袋成车的红菇运往合作社,一时间市场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合作社社员杨学良说,目前在拐河镇收购红菇的客商已经超过200户,高峰时段,每天收购干品红菇两万多斤,市场辐射到周边舞钢、嵩县、社旗、泌阳等近十个县市。商贩们把收购的红菇经过分类后,再卖给合作社,合作社经过烘干、筛选、分类、除菌、包装后装车外销。为确保质量,树立市场信誉,合作社还把大客商请到社里现场监督。

  市场打开,信誉确立,拐河镇红菇立马“俏”了起来。据拐河七峰山野生珍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小恩介绍,拐河镇今年野生红菇干品产量预计在700万斤左右。

  李超峰 薛书凯 王小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筛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