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北京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范子文

  休闲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国家有关部委局的支持、指导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按照“提档升级、规范提高”的发展理念和“部门联动、政策集成”的建设模式,北京的休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促进了郊区农民就业增收和市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统计,北京郊区开展观光休闲服务的农业园已经达到1300个,其中市级观光园95个;市级民俗旅游村207个,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户;年接待游客3511万人次,实现收入30.4亿元。北京休闲农业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先导,否则就容易搞乱,容易重复建设,容易对资源造成破坏。为此,从全市来看,1998年编制了《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年市农委、市旅游局联合编制了《2005—2010年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各区县也都制定了自己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坚持与区县功能定位相结合,搞“一区一色、一村一品”。所谓“一区一色”,是指每个区县的休闲农业都有不同的特色,走差异化的路子,形成错位竞争。比如:大兴区定位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定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所谓“一村一品”,是指民俗旅游村不搞大而全,而是要突出本村的地域特色,比如:灯笼村、梨花村、风筝村等等。

  出台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04年,北京市农委、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制定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的评定标准(试行)》,随即于2004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分别评定出了四批共计95个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

  2007年,市农委、市旅游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地方标准《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和《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与评定》,并对全市的市级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复核,保证了乡村旅游的品质与规范。

  2009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规定了“养生山吧、山水人家、国际驿站、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生态渔家、民族风苑、采摘篱园”等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市农委每年都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郊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初期是以实物扶持为主,向达标的市级民俗旅游村赠送电脑,为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配备消毒碗柜、电冰柜等必要的服务设备。2006年以后,以项目扶持为主。扶持形式主要是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通过专家评审、领导复核,最终确定支持项目。从项目内容上看,以扶持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旅游带、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等为重点。

  创新形式推动发展

  从2006年起,北京就开始举办了“凤凰乡村游、体验新农村”活动,目前已举办了六届。北京“草莓季”、“花季”、“樱桃季”和“鲜桃季”等特色季活动贯穿全年,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大赛、烹饪技术大赛、创意农业论坛等主题活动穿插其中。此外,以区县为主,每年都举办具有地方特点的农事节庆活动,如大兴西瓜节、平谷桃花节、海淀樱桃节、房山柿子节等。通过优化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引导市民参与农业休闲体验为主要手段,将休闲农业与农产品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推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扩大宣传链接供需

  休闲农业是信息带动型产业。信息对休闲农业的贡献度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因此,宣传至关重要。对休闲农业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三个渠道:

  一是开展大型的产业宣传促销活动。每年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前,都组织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为休闲农业宣传造势。

  二是有计划地在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打一些软广告。宣传从点到面,到整个休闲农业产业,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努力办好北京乡村旅游网等网络平台。“北京乡村旅游网”是较早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专业网站,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多市民在去郊区游玩之前,都要先浏览乡村旅游网,然后确定休闲旅游目的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定位 樱桃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