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农民多筑几道“防浪堤”


  陈伟

  这是一则令人心痛又让人欣慰的新闻:7月21日,一场61年来最强降雨造成北京郊区农业4.5亿元的重大损失。然而灾害发生后不几天,北京市农委就联合保险公司开通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对参保农民的损失预付30%~50%赔款,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用政策性保险、巨灾风险金等办法为郊区农民建起一道抵御灾害风险的“防浪堤”,在关键的时候起了作用。

  这是一则让进口商焦急又让棉农高兴的新闻:青岛保税区内十多家棉花保税仓库已告货满,棉花进口商一库难寻。7月26日,进口棉花比地产新疆棉每吨低了4600多元,价差吸引了大批贸易商囤积进口棉试图转售国内获利,然而棉花进口配额把他们挡在门外,进口棉只好都放在保税库里,导致仓库紧张。有国家配额和滑准税等贸易控制政策所构成的“防浪堤”起作用,国外低价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得到有效控制,棉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这两则新闻似乎毫不相干,却有一个共同点:反映的是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构建了一道保护农民利益、让他们免受或少受风险伤害的“防浪堤”。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够发现不少像这样的“防浪堤”机制,如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等等,这样的机制农民受益,农民欢迎,正成为“三农”领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但另一方面,毋庸讳言,我们的“防浪堤”还不够多,有些领域尤其是市场风险防范领域还是难点,“伤农”“坑农”事件还未完全杜绝。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今天,我们应该着力研究如何建立更多更有效的帮助农民和农业防范风险和分散风险的体制机制,建起更多的保护农民利益的“防浪堤”。

  要建起这样的“防浪堤”,首先要对农业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对农民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北京市有关部门早在2007年就着手建构农业风险分散和防范机制,投入巨额资金,给予农民当时全国最高的补贴,经过多年努力建成覆盖面达70%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并形成“北京模式”,正是这种意识主导下的呕心力作。没有这种风险和责任意识,带领农民防范市场风险就是一句空话。有的地方虽然是某种农产品的优势产地,却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大面积农产品滞销现象,农产品价跌伤农,当地却拿不出一套有效的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任由农民在产品价格如过山车般的市场中跌打滚爬。这不仅是没有风险意识的表现,也是对农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建起这样的“防浪堤”,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反复地探索和协调,寻找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保护体制要明显地向农民倾斜。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筑起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防浪堤”,长效机制与机动安排相结合,引导性制度与强制性保障相结合,提前预警和产后防范相结合,控制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与调控农产品流通、储存环节相结合,信息引导与市场开拓相结合,建成综合性的农民利益保护和风险防控机制。

  要筑起这样的“防浪堤”,需要政府舍得投入真金白银,为农民做实事。“防浪堤”的要义和实质,就是政府和社会对农业、农民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任何风险防护机制都难以持久。政府要切切实实承担起主导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建立起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要随着经济实力和财力不断增长,不断加大“防浪堤”的保障力度和水平。

  预则立,不预则废。建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风险分散和防范机制体制,是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大胆走向市场的重要保障机制。希望看到更多的“防浪堤”昂然屹立,给广大农民以坚实的安全感,做他们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农民利益 粮食 仓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