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标准化的“杨陵实践”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杨凌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总体要求和“建体系、创模式、保安全、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示范工作,农业标准化理论体系等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标准化研究走在了全国前列。

  农业标准化“有章可循”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植保学院教授李鑫和他的科研团队随发展之所需,在农业标准化领域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对指导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李鑫的带领下,研究中心直接参与研制国家农业标准化政策性文件6项,地方政策性文件7项。2009年,研究中心与杨凌示范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一起,共同推进和打造了“官村一品”西瓜品牌,一举走红,至今销售不衰;主持完成的“创汇型苹果GAP-HACCP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起,主持“陕西旱作农区地膜玉米高产技术标准化研究”项目,取得了很好成效,使旱作农区地膜玉米生产进入了真正的标准化过程。

  同时,为了真正应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彻底改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多年来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标准化的结合。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标准化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目标区域的基本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回传,分析计算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而后发出控制指令进行自动控制。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区域监测的宏、微观结合,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单位,已经开发出了“农情侦察小型无人直升机”,可对目标区域的农情进行现场监督和大面积巡查,特别是对疑点区域,即使小于一个平方米的异常,都能够以悬停方式实时抓拍、采集有关信息,并实时回传请求决策处理。

  让标准化农业“看得见”

  为形成现代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示范工作思路,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标准化手段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杨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示范区先后于2008年10月成立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2010年建立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11年组建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类组建旱区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等8个分技术委员会和10多个标准化研究专家团队。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杨凌先后承担了9个国家级、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杨凌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西瓜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彩色红薯种植标准化示范区3个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立了万亩设施农业、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万亩良种基地小麦、万亩奶(肉)牛基地和20万头生猪基地。目前,杨凌已形成了“基地示范型、种植大户型、企业带动型”三种推广形式及“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五个原则的推广模式,以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示范推动组织形式。

  标准化让农产品“身价倍增”

  今年6月初,笔者在大寨镇官村的西瓜基地看到,翠绿的“官村一品”牌西瓜正在装箱,搬运西瓜的农民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一箱箱即将被运走的西瓜,瓜农们笑容满面。“人们都知道官村西瓜质量好、卖价高、无公害,是真正的标准化生产。我们的西瓜不仅卖到西安、宝鸡等周边城市,而且远销北京,一天就能销售一万多斤。”谈到“官村一品”西瓜,杨凌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魏天恩高兴地说。

  据悉,2009年,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的西瓜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官村一品”牌西瓜在对外销售时,全部贴上了二维码标志。按照西瓜“身份证”,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或者使用3G手机上网查询西瓜的种植户、种苗来源等产前信息;施肥时间、农药操作信息等产中信息;西瓜的采收时间、检验是否合格、整箱质量等产后信息以及西瓜的产地信息等。由于质量上乘,科技含量较高,有了“身份证”的西瓜便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

  魏天恩所在的官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自村里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后,如今已是赫赫有名的富村。杨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不仅让官村的农民发了家致了富,也让周边不少村子的群众受益匪浅。五泉镇汤家村28岁的汤新国,原本在外打工,2009年回到家乡后投身于设施农业生产。如今,汤新国年均收入达10多万元,还成了村上农士达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每年定向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应100万公斤蔬菜,有力地带动了附近村子农户的蔬菜生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标准化生产 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