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种植大户土地里念出“致富真经”


    本报记者 张培奇 通讯员 刘先莉

    7月15日,阴雨绵绵,在河南省平舆县十字路乡王关庙村委的地头上,停着一辆黑色尼桑轿车,一个皮肤黝黑、长得很结实的小伙子正在一片中药材地里指挥10来个村民施肥。

    这个小伙子就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土地流转大户王志中。今年他种植了130亩中药材,260亩玉米。靠着科学种植,短短两年时间,他购置了拖拉机、小四轮等价值30余万元的农机具,并花了十多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首富”。

    谈到自己的“土地经”,王志中感慨,政策好,加上经营对路,土地里照样能念出“致富真经”!

    土地流转孕育希望

    王志中中学毕业后,和同村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背起行囊到南方淘金。由于没有技术,靠着干体力,在外奔波了几年,也没有挣到多少钱。

    2010年,家乡的一些变化引起了王志中的注意: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家中留下的都是小孩和老人,劳动力缺乏,很多土地得不到妥善经营。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王志中看到这一切感到很心痛。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志中在电视新闻上了解到,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粮食直补、农具补贴、种子补贴、农油化肥生产资料的补贴等惠农政策。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产生:将身边没能好好经营的土地流转过来,搞规模种植,这样不但节约种地成本,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王志中的想法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通过各种程序,这一年秋季,他顺利流转到了120亩土地,并全部种上了小麦。加上当时国家的政策优惠,王志中看到了田野里的希望,准备大干一场。

    特色种植蕴藏商机

    2011年春节,王志中到漯河走亲戚。听在漯河制药厂上班的表哥说,年前他去安徽亳州批发中药材,中药材的价格又有了大幅提升。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志中琢磨着,自己手中有大量的土地,是不是可以搞点中药材这种特色种植呢?

    在王志中的要求下,表哥带着他,来到被誉为“药都”的亳州市,考察市场行情,并深入当地中药材种植大户家中,了解种植、销售等情况。

    亳州归来,王志中眼界大开,认为只要管理跟得上,种植中药材的利润空间非常可观。

    收了小麦,王志中挑了30亩相对贫瘠的土地,尝试着种上了白术、白芷、丹参、怀牛膝四种中药材。他天天泡在地里精心照料,期待着丰收。

    由于第一次种中药材,很多知识不懂。王志中经常跑到驻马店市农业学校,请教专家,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有时候甚至到亳州的种植大户取经,并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到家中进行指导。

    经过辛勤的劳动,当年秋季,王志中的30亩中药材收获出售后,净挣了6万余元。加上100亩玉米的收入,这一季共收入了12万余元。有了这个成功的尝试,王志中对种植中药材的信心倍增。他算了一笔账,30亩中药材的收益相当于100亩玉米,何不扩大种植中药材呢?

    2012年,王志中又流转了270亩的土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30亩,剩下的260亩用于常规庄稼种植。

    种植要把握“三大法宝”

    从传统种植到特色种植,从100多亩到将近400亩,王志中总结出自己种植的“三大法宝”:科学种植、面向市场、搞机械化。

    “规模种植如果不依靠科学,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王志中介绍道。经过县、乡的层层推荐,王志中有机会进入驻马店市农业学校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许时伦等农业专家。“他们可是我的‘财神爷’啊,有了这个坚强核心,我心里就踏实了。”王志中笑着说。

    “现在是经济社会,种植也要把好市场脉。”王志中认为,自己从单纯种植粮食,到结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这个转变的导向正是市场,也正是摸准了市场的脉搏,他才很快掘到了土地里的第一桶金。

    要种好地,还需要机械化引领。

    王志中说,现在种地跟过去不同了,耕种、植保、收割、运输,所有生产过程都是机械化作业。下一步,如果大型机械的维护管理技术能跟得上,他准备再购置些收割机、旋耕机等大件农机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玉米 农机具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