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荣新海
本报记者 金慧英
天津市从2008年开始试点启动农家书屋工程,至2011年6月全市3706个行政村全部按标准建成农家书屋,提前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局长荣新海说:“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之一,作为面向农村、农民的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市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重点项目之一。自工程启动以来,每年都将其纳入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和20项民心工程。”
荣新海局长介绍说,天津市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总署的要求,书屋的配置档次相对比较高,书柜很多都是带玻璃门的,阅览桌都非常正规,书保存得特别好。农家书屋的关键在书。天津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总署下发的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结合天津市各区县生产实际编制出版物备选书目,并增加了让农民来挑选书的环节,有效提高了图书的针对性、实用性。2009年至2011年,按照新建农家书屋批次的不同,配置了30%的差异品种,实现了个性化选书、配书。
荣新海说:“我们对待农家书屋工作十分认真,最近又在派人检查。我们有一个团队一直盯住这个事,因为考虑如果前面的基础做得不扎实,会影响后续的工作。一些特别偏远村的书屋,在房子、设备和阅览条件上都存在困难,由区乡两级帮助他们落实,在配书上也尽可能倾斜,远郊县配书完全由市财政出资,近郊由市、区各出资一半。3年来,天津市、区(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7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出版物的购置,乡镇和村自筹7400万元配套硬件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1.48亿元。”
谈到农家书屋管理问题,荣新海局长说:“目前,天津市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村干部兼任,长远看,应该鼓励读者当中的热心者来管理。针对义务管理者普遍缺乏图书专业管理知识的情况,我们一直在加强管理员业务培训。比如,西青区针对书屋工程建设前、中、后期的不同情况,分别开展了理论、实地操作和一对一培训;东丽区进行了全区的集中培训和乡镇街道的分片培训;静海县开展了‘大培训、大走访’活动;宝坻区举办了多期集中培训班。”
阅读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人的一生当中都不能离开阅读。离开了阅读,人就落后了。为了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天津市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激发农民的阅读兴趣,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全市组织了“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征文和“我的书屋、我的家”讲演比赛等活动,各区县、乡镇、街道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家书屋的使用率,扩大了社会影响。
在加强对已建农家书屋管理的同时,天津市积极探索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各区县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宝坻区在图书管理上独创了彩色分类标示法,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和借阅;宝坻、武清、东丽等区县采取区图书馆、乡镇街道、农家书屋3方签订资产管理协议的办法,保证图书、报刊不流失和少破损。
谈到未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荣新海说,随着天津市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管理、使用和维护等环节已成为工作的重点,今后将着力促进农家书屋从“建有”向“完善”发展。天津市是在全国较早考虑农家书屋全部覆盖之后,如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城市。天津市财政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来,用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财政目前正在跟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沟通资金落实问题,也在考虑各区县拿一部分,每个村至少补贴3000元以上。
荣新海说:“我们的农家书屋工程是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结合来做的,绝大多数书屋都有一台电脑。我们现在也正在谋划未来如何用‘数字化’武装农家书屋。就是搞数字阅读,给农民一些数字版的东西,特别是期刊。因为数字版的东西有特别大的好处,就是不占空间,容量大,农民检索起来很方便。尤其是涉及生产资料、农产品价格的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农民非常需要,完全可以将信息下载到大家的手机里。我们现在处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帮助农民筛选最有用的东西。其实,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帮助读者筛选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让书屋变成一个不仅是农民获得知识,而且是他们获得信息的场所。获得信息后,会调整他们的生产行为,非常实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21/18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