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贫困山区特色农业如何实现后发赶超?


    本报讯(记者 肖克 刘久锋) 近日,贵州省在黔南自治州长顺县召开全省“185”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大力推广“185工程”经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走出一条山区特色的农业后发赶超之路。

    “185工程”是黔南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农耕条件等实际,提出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具体是指每亩田地、坡地、林地、水体、棚架等,在一个年度内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万元、8000元和5000元以上,是一种货币量化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方向和理念。

    近年来,贵州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进行了大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范例。对贵州而言,实施“三化同步”,工业化是动力,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不抓工业化,不培育龙头企业,就难以形成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空间;不抓城镇化建设,不转移农民,就难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不抓现代农业,就难以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原料保障和环境支撑。

    会议强调,贵州各地要充分发挥农业结构调整在“三化同步”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现代化能够跟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要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将贵州独特的气候、生态、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和产业转移机遇,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总结和推广黔南州实施“185工程”的经验,在“统、引、创、聚、特”字上做文章。

    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贵州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赚钱经营什么”的要求,突出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的农业后发赶超之路。一是在产业统筹上实现突破。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发展,有效配置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统筹考虑产加销各环节和产业联动,统筹推进粮经作物的发展,统筹协调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在产业集聚发展上实现突破。按照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以农户为主体的要求,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特”和“一县一业”,加快培育产业大县,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功能区。三是在龙头企业带动上实现突破。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全国农业企业到贵州安家落户。积极组建一批有影响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在农业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要切实像抓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条,把农产品的加工研发、品种培育、市场交易以及对农民的培训等都集中到园区。要把农业园区建设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促进产城联动。五是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实现突破。要依托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依靠品牌占领市场。加强交通网、物流园建设,加快改善物流条件,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各类营销主体,把贵州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六是在农业科技支撑上实现突破。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强化技术推广,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方便实用的农技服务。强化农民教育培训,支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贵州省副省长禄智明指出,贵州各地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地理、资源优势,按照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组织农民培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为保障,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奋力开创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新局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农民增收 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