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蔬菜买贵卖难的问题,各地都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尝试不断,依托环首都之利,河北蔬菜进京设立直营店。从直营店运转经验来看,一方面为解决北京菜篮子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河北农业合作社也由此找到了一条新的市场途径。菜篮子和钱袋子的问题,在这一路径上找到了上佳的结合点。
蔬菜直营店有三种形式
6月22日,端午节前一天,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委员会领导把廊坊永清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解海鹏约到了办公室,谈话的总体意思是,看解海鹏能不能加快在北京建设蔬菜直营店的进度。
如今解海鹏在北京市商务系统、永清县和河北蔬菜行业内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明星”。大部分时间里,解海鹏往返于北京和永清两地,为自己在北京运营和在建的25个蔬菜直营店奔走。
2011年5月19日,河北省农业厅、驻京办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签署协议,推动河北蔬菜基地年内在京建设30个直营店。今年3月28日,河北农业厅、驻京办和6个蔬菜大县应邀参加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会议,作为唯一京外省份,农业厅与西城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更深层次强化合作。
河北省蔬菜局相关人士介绍说,目前河北省在京建立蔬菜直销店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西城-清源模式,由街道办帮助选址,永清县清源合作社在西城区投资建设门店。二是海淀-天康模式,由居民社区免费提供闲置房屋、车库等资源,由高阳县天康合作社装修后用于蔬菜直营。三是石景山-民盛模式,北京物美超市在卖场提供场所,永清县民盛园合作社设立7个专柜,自主经营直接结算。各合作社把质量、信誉和品牌放在首位,有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000061)认证,坚持每天清晨采摘,产品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直接到店,蔬菜干净新鲜,贴有合作社商标。
直营店鼓起农民“钱袋子”
京城市民的“菜篮子”实惠了,河北农业合作社的“钱袋子”如何?
下午4点,与解海鹏一直保持合作的永清县苏家务村蔬菜种植大户黄金声正把几十筐刚刚采摘下来的黄瓜搬上车,这些黄瓜经过清源合作社的检验之后,就要运往位于北京城里的直营店。
“春节前后大棚黄瓜一斤卖到6元钱。”回忆起春节期间家里的黄瓜卖上的好价钱,黄金声脸上放光,“但是到了现在,黄瓜两三毛钱一斤也没有人要。”这种超级过山车般的行情,让黄金声这个“老把式”没了脾气。
好在与解海鹏的直营店合作,给黄金声托了底。刚刚运走的这几十筐黄瓜,每斤价格是5角钱,比起老黄自己拉到市场上卖给菜贩,贵了一两角钱,“别小看这一斤一毛钱的差价,卖不到4毛钱一斤我就亏本。合作社相当于给我减少了一大部分损失。”
解海鹏介绍说,以白纸坊直营店的流水计算,每天销售6吨左右的蔬菜,每斤便宜2角钱,几千元的利润就出去了,因此做蔬菜直营永远是个微利的状态。“但既然做直营,就要保障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解海鹏说,目前他运营的22个直营店,每天需要采购几十吨的蔬菜,采购价格比当地普遍要高1角钱左右,合作社的2000多个农户,一个农户平均下来可增收近2000元。
直营店还需政策扶植
解海鹏最近正在忙活的,是准备在永清建设一个储备物流基地,摊子铺大了,资金难免成了压力。目前解海鹏急需的是贷款支持。
河北省蔬菜局相关人士表示,该省蔬菜合作社在京直销起步以来,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运行成本较高。每个店服务半径约为2.5公里,销量受到限制,不搞连锁势必亏损。二是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单个直营门店每日销售2吨左右,且增量潜力不大,但品种需求又要多样化,分摊到每类蔬菜数量更小。开店合作社要与其他基地合作进行品种调剂,但冷藏配送设施和冷链建设还不能满足直营需要。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由地头批发向社区直营转变,从种植行家到面对市民直接成为销售主体,角色转换过程需要缩短,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四是经营流动性资金与配送能力不足。店面装修、冷链装备、配送中心建设和蔬菜采购需要较多资金,但因信贷支持政策缺失,合作社贷款难问题突出,流动性不足。冷藏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也客观地摆在面前,成为蔬菜直营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17/18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