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河北小麦跨区机收三大变化


    倪景仓

    在河北,今年麦收与前两年相比,农机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队越来越少了。如今,大部分跨区作业服务队都是由专业合作社引领。前不久,笔者电话联系了几个县市,却很难找到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跨区作业。

    河北省跨区作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于跨区作业的机手有哪些影响?

    适应市场需求,小麦跨区作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谷孟昆是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组织农机手参加农机合作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已有3年时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就加入到跨区作业的队伍,十几年的跨区作业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他都有所体会。

    “九十年代刚开始跨区作业时,单枪匹马,四面出击,经常遇到一些想不到的麻烦事。后来政府开始参与,农机部门组织一个县的机手统一出发,大致去一个地方,并在作业路线、交通运输、社会治安、气象服务等方面给予帮助。尽管如此,我们机手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还是不知所措,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组织,有了问题也好相互照应。于是,2009年,我们5个人发起成立了大名县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谷孟昆说。合作社成立后,每年夏收前,都通过本地的农机部门和河南、山东相关县市进行协商,签订机收合同,并按照合同把每个村的收割任务明确分派到每一个机手,机手只需按照规定的线路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机械作业就可以了。合作社还把机手吃住的地方安排好,让跨区作业机手吃得好、睡得好、收入好。

    机手郭振秋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由九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跨区作业。他说:“昨天上午,我们合作社组织的3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按既定路线到达河南新野,由于合作社事先已经给我们联系好了作业地点,下午就开始收割了。我一下午就收割了50多亩小麦,亩作业费50元~55元,收入还可以。”河南新野参加跨区作业的郭振秋通过电话告诉笔者:“还是参加合作社好,就连吃住都给我们想到了。我们只管好好干活,其他的事都不用管。”

    找到“家”的感觉不仅仅是郭振秋一个人。据了解,每年夏收季节,河北省约有八九千名机手参加跨区作业,如今,他们当中的80%都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通过集体的力量在跨区作业中大显身手。

    政府职能部门虽不再唱主角,但依然各司其职,为机手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服务

    据了解,1996年农业部开始引导实施小麦跨区作业。由于跨区作业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机手们遇到了诸如道路通行不畅、农民强行拦截收割机、机械维修服务滞后等问题。为了确保跨区作业的顺利实施,农机、公安、交通、石油供应等部门积极行动,分别制定了具体措施,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

    河北省刚开始推行跨区作业时,政府职能部门的确唱了主角。各级农机部门负责和外省的农机局联系,确定跨区作业的路线和行程,并引导帮助组建各地的跨区作业队,制定出统一行动的路线,派出农机维修队到跨区作业地服务。全省各地交警部门与当地农机、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在主要路段增派警力,加强交通指挥、巡逻、疏导,必要时派警车引导。同时,有关部门和公路收费站,在跨区作业期间,对持有联合收割机牌照和《跨区作业证》的联合收割机通过普通公路收费站时,免费放行;对上路强行拦截、砸抢收割机的车匪路霸,依法惩处。

    近年来,随着跨区作业区域的相对稳定,许多机手和作业地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再加上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的开设,免除跨区作业车辆过路费已常态化,农机维修服务日渐市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开始逐步淡化。

    “不起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作为。”新乐市农机局负责人马清波告诉笔者,为使今年的跨区作业顺利开展,一进入4月份,该局就组织培训机手1500人次,检修跨区作业机械1500余台,并和农机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一起赴河南实地考察,准确掌握作业面积、作业价格、作业环境,还在农机集中的豫南、豫中设立了两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安排12名技术人员携带配件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技术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