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宁夏想尽办法少“喝”黄河水


    本报记者 刘刚

    六月中旬,在烈日的炙烤下,天际边呈现出极度干燥的灰白色,嗅入鼻腔的空气几乎带走其中所有的水分,烈日晒在皮肤上有一种刀割似的疼痛,这就是中华环保世纪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新闻采访组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采访时的感受。

    水权有偿转换让“水向高处流,钱为农所用”

    干旱缺水是宁夏的基本区情,这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8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250毫米,干旱半干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5%以上,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流经宁夏的黄河成为宁夏重要的水源之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介绍宁夏区情时告诉记者:黄河是宁夏的母亲河,黄河水是宁夏的生命水。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郭浩说:如果没有黄河水,宁夏将是一片荒漠,所以说每年国家分配给宁夏的40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宁夏的生命水一点都不为过。但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引黄灌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输水过程中渗漏、蒸发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4,农业用水量却占全区总用水量的91%,水资源浪费严重。

    为了实现在用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03年宁夏自治区率先实施水权有偿转换项目,出现了“水向高处流,钱为农所用”的反弹琵琶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水权有偿转换就是由工业项目出资,建设引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把输水、用水过程中损失的水量节约下来,满足拟建工业项目用水需求。目前已有7个水权有偿转换试点项目实施,转换总水量达0.54亿立方米,总投资2.5亿元,砌护干渠、支斗渠等260多公里以及相关农业节水设施的建设。正在计划实施的水权转换项目13个,总投资将达到5.3亿元。

    水权有偿转换提供了这样一种工业反哺农业、补偿生态的模式:工业出资—农业受益—水资源效益提高。据统计,经水权转换后,单方水效益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9元,提高到156元。同时由于输水渠系得到改善,缩短了农业灌溉周期,减少渗漏、蒸发,减少农民水费支出,农民得到实惠,实现了用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节水灌溉成为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

    宁夏的节水重点在农业,节水农业又是宁夏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

    在贺兰县立岗镇兰光村,烈日下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显得格外醒目。“如果没有节水设施,这菜早就晒蔫了。”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马海兵说,“与常规灌溉相比,膜下滴灌在用水量方面,亩均减少用水530立方米,节省费用390元。滴灌种植西瓜亩均增产1500斤,种植番茄亩均增产2000斤,分别增收750元和600元。”

    村委会主任杨学文介绍说:“由于过去没有采取节水措施,种得多,收得少,质量差。近年来,兰光村以推进节水农业为契机,探索出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合作型新路,促进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

    兰光村土地流转后,统一规划,统一投资,并实行统一种植、栽培、管理、销售、入股分红、利益共享,取得了“节水、节工、节肥、节费用”的效果,同时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3930元跃升到2011年的1万元,兰光村从一个“空壳村”,变为年集体收入达210万元的富裕村。

    目前,宁夏引黄灌区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节水管理措施,建立了“农民+用水协会+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共成立农民用水协会952家,覆盖灌区面积85%以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40万亩,占全区灌溉总面积的55%。宁夏的引黄取水量、耗水量相比5年前分别减少了4.06亿立方米和3.6亿立方米。在灌溉面积增加、用水量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全区粮食产量连年丰收,2011年宁夏产粮359万吨,实现了粮食产量八连增。

    久享“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引黄灌区正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让有限的黄河水为古老的宁夏引黄灌区带来新的绿色和财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现代农业发展 滴灌 生态效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