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的好载体


    本报记者 刘艳涛

    记者:农家书屋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和新闻出版行业的“一号工程”,请问您怎么看?

    杨恩芳:我认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又一个具体体现。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作用。但是,目前“三农”问题较为突出。安天下,必先安农。文明中国,根基在以文“化”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家书屋工程正是顺应这一形势的利国、利民、利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当今中国城乡的最大差距就是科技与文化的差距,农民与市民、穷人和富人的原始差距,也是科技和文化的差距。中国农民输在了国民教育阶段,只有通过终生学习,才能缩小这一差距,改变现有生存状况。农家书屋就是农民群众终生学习、就近读书看报的最好载体。在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家书屋可以其全面、丰富、专业的出版物,持续不断地帮助农民提升文化水准和专业生产技能,使之逐渐成为掌握现代种养技能的新型农民和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城镇工人。

    记者:我们了解到,重庆市去年就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重庆市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做法?

    杨恩芳: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重庆市建成农家书屋9699个、书刊外借点29047个,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严格落实总署的要求外,还有一些重庆独特的做法。

    一是按“三农”需要编写符合重庆市情的出版物。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结构、人员结构和农民文化需求结构,我们组织出版社领导和编辑深入农村山乡,直接听取农民群众对出版物选配的意见,策划出版了“农村实用知识丛书”近300种、“进城务工实用知识与技能丛书”150种、“农家丛书”10大类350种、“万元增收”图书92种。这些图书涵盖了“三农”问题方方面面的知识信息,简单实用、通俗易懂、图文搭配、直观性强,深受农民朋友喜爱。

    二是按农民意愿配置书刊。我们每年都从总署推荐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目录”中遴选出适合重庆地区的品种,结合本地出版的新品种,制成目录,经过“农民自选、乡镇平衡、区县统筹、专家评审、集体审定”5个环节,确定全市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由于有“农民自选、乡镇平衡、区县统筹”3个基础环节筛选,所配置的出版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广泛认同。

    三是为农民方便建书刊外借点。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许多行政村面积大、居住散、山水相隔、行路艰难,有的农民到书屋要走两三个小时。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市财政另拨专款在每个书屋设置二三个外借点,选址在与书屋有一定距离、人口相对集中的文化中心户、农资商店、卫生室中。每个外借点配置150册~250册图书,并与书屋定期交换,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借阅,提高了出版物使用率,深受农民欢迎。

    记者:您认为,农家书屋建好以后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点在哪里?

    杨恩芳:关键在培养农民读书学习自觉性。以文“化”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灌输教化,第二阶段是相互交流,第三阶段是潜移默化,提升素养。我们重在阅读养成:由市政府作出决定,八大部门联合推动,新闻出版局牵头实施,领导干部特别是全市各级各行业主要领导干部带头读书,从上到下持续推动全社会读书学习。在全市阅读活动带动下,不少区县农家书屋成为推动农民读书的聚集点,农民在这里听取书刊编辑和作者讲座、农技人员解疑释惑、专业大户现身说法,参与院坝读书会等等。同时,书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统筹结合,共享资源,共建文化传播、读书学习服务点,使农民从被动接受逐步向主动读书转变。

    记者:请您谈谈,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下一步重庆将有哪些举措?

    杨恩芳:建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多次在农村建书屋、图书室等,但大多归于流失,教训就在于没有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这方面,我们目前也在探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委会直接负责,农民自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加大培训、轮训力度,着力提高队伍的社会责任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农家书屋管理队伍。三是推动农村阅读活动。通过组织读书竞赛、致富知识讲座、读书交流会、文艺表演等小众化、常态化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和热情。四是不断补充更新书品配置。整合区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的资源,实现共享;建立以实体农家书屋为接收终端,由市级投资购置版权的网上农家书屋作为书源,由农民无偿点击下载的后续补充载体;在有条件的农家书屋,试行借、租、售相结合的经营服务模式,把书屋变成可以借书的图书馆和可以购书的新华书店零售点,使农家书屋的书源成为活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载体 品种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