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蹲下去 进田间 学本领


    本报记者 李锐

    2011年1月,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实施年轻干部基层蹲点3年的行动计划。从这个时候起,20余名刚刚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科技人员分赴到农村、企业、合作社、农业园等生产一线驻村蹲点。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党支部副书记孙向阳说:“在3年内,蹲点的青年科技人员可以经历某种农作物多个完整的生育期,对于农作物栽培、管理上的各类突发问题都有机会接触,3年蹲点回来后个个都是农业科技推广战线的精英人才。”

    蹲在村里“泡”在田间

    2011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的27岁硕士生孟范玉来到了窦店村蹲点,在第十农场建立了80亩小麦试验田,开展了小麦播期播量试验、新品种筛选与展示、高产技术攻关、冬季镇压补水及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和新技术示范。记者在田里见到小孟,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苦中有乐。“工作量是真大,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与农业实际生产差异很大,我几乎天天待在地里。小麦的播期播量试验我划分了108个小区,一次的统计数据记录就达500多条。”孟范玉说。窦店村农业技术负责人许建宇对小孟有着这样的评价:“小孟工作扎实,和村里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仅仅完成了小麦的各项试验,得到了大量的小麦全生育期数据,而且和我们的关系处得相当融洽。”

    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经过一个小麦生育期、151天的蹲点,带着5000多份试验记录,小孟迎来了考核的日子。由北京市农技推广站、房山区农科所、窦店村村委会、同期蹲点30余人组成的考核组对孟范玉的蹲点工作进行了综合打分。考核组一致评价——优秀,这是对小孟一年蹲点辛苦工作的最好回报。

    蹲点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

    2010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蔬菜室的党员、硕士生李新旭作为帮扶联系人、青年科技人员开始驻村进行挂职蹲点,针对设施农业开展具体的帮扶工作。

    刚刚进村蹲点的李新旭天天找村民询问,进大棚观察番茄长势,村民都纳闷,他在干什么?4个月后,一份关于求贤村设施农业的调研报告放在村委会的桌上,种植作物品种单一、种植茬口单调、种植水平低下是李新旭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从哪里入手开展工作?李新旭找到了切入点——育苗。针对求贤村分散农户育苗质量较低的问题,为减少幼苗病害,提高蔬菜秧苗质量,结合村内新建日光温室,2011年,北京市农技推广站通过提供籽种、穴盘、基质等物资和育苗技术支持,建成了面积为3亩、一次育苗能力40万株的育苗基地。

    为提高村内蔬菜种植农户的技术水平,结合北京市农技推广站设施蔬菜骨干农民培养工作,李新旭牵头先后组织村内高产点农户进行观摩活动,并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习,联系专家入户指导等手段,共培养核心高产示范农户10名、育苗技术员6名。村支书记何宗福说:“小李的到来,把高产技术带给了我们,农户的收入有了提升。而且还帮我们制定了发展蓝图,对村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为一线储备技术人才

    “我们为了扎实推进青年科级干部蹲点制度,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特别设立了一个规定,即近五年来进站的人员未完成三年蹲点时限的需要补足三年。”孙向阳说。而在这其中,食用菌室胡晓艳博士就是“回炉”的一个代表。

    2011年1月,胡晓艳来到了平谷区华利丰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蹲点。博士能种地吗?公司总经理张永利对胡晓艳的到来持怀疑的态度。华利丰从2003年涉足食用菌生产,到2010年,公司的食用菌产业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品种单一、上市集中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胡晓艳利用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的资源优势,为公司引进了高温菇种,如大杯伞、秀珍菇、金福菇等,改变种植茬口,避开旺季上市期,对品种进行更新换代。解决完品种问题,胡晓艳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生产规划,并把市站的主推技术如夏季香菇地栽种植模式、解决高温季节出菇、平菇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提高菌棒成品率等一批先进技术引到公司的食用菌生产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食用菌 育苗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