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毛晓雅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了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的现象,除了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父母进城打工随迁子女增加等原因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很多农村父母选择让孩子进城上学。生源的减少一方面导致农村教师、校舍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让本就不具备优势的农村学校更难以吸引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剧生源紧张带来的困境。缓解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之“痛”,根本上还要依靠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一方面愈加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持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到县城里上学,甚至不惜花择校费为孩子择校,这种“主动性”流失是造成生源减少最重要的原因,它暴露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已不能满足一部分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需求。

    很多地区的农村小学,设施落后,教学设备跟不上,个别地方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原始教学模式。师资方面,大多农村学校都存在着教师队伍老龄化,数量缺乏的情况。因此,部分农村孩子的父母宁可花钱在县城租房子照顾孩子,或者每天驱车接送,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生源流失究竟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首先,素质教育的推进愈加困难。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教师必须与学生数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备。生源减少后的农村小学,一个班只有十来个人,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规定,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样样不能少,然而每门课都配备一名教师不现实,所以只能由一名老师兼任数门课程教师。这就出现了一名老师什么都教、又什么都不专的状况,难以满足孩子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影响了留在农村学校的孩子整体素质的提升。

    其次,学生数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吸引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本身发展就滞后的农村学校,因为吸引不到优质资源会进一步放缓发展的脚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弱校更弱,最终损害到的是更多农村娃的健康成长。

    第三,生源数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随之下降,这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学校更是一种挑战。虽说小升初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普九”,但对这些农村小学来说,素质教育的推进却遇到了新的难题,对于农村的初中教育,升学率的压力变得更大了,教育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能否承担起这份压力,值得深思。目前全国农村的中小学格局是已经经过撤并和资源整合的结果,如果这些学校无法承担生源紧张的压力,那么农村义务教育将会面临更多的孩子上不好学,甚至没学上的危险。

    说到底,农村生源流失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那么,如何“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关键还要靠义务教育均衡化。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让孩子有学上、上得起学,而教育均衡化面临的问题是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得好”。某种意义上说,择校就是择师,农村学校有了队伍齐全、素质高的师资,才能把学生留下。这需要教育部门继续制定出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优惠政策,让优秀教师主动流入农村学校。还可以将城里实力强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让优秀教师在城乡流动起来,实现区域资源互补,让城里和农村的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