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念好为民致富的“三字经”


    李书国在传授技术。

    李永晖 采媛 本报记者 李庆国

    “别看我们离北京城里远,我们可是远近闻名的果树专业村,全村1270亩地种的都是果树。我在村里当了9年的支部书记,看着大伙儿的收入从当年的几千元到现在的几万、十几万元……”2011年7月的一天,来自大兴区榆垡镇刘家铺村的党支部书记李书国,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演讲台上,这是一场名为“党在百姓心中”的报告会,李书国用他的亲身经历阐述着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不凡历程。

    他究竟是如何带领村民念好致富经的呢?李书国用朴实的言语总结了一套实用农村的工作法,他笑称这是干好农村基层工作的“三字经”。

    带:当好村民致富领头雁

    走进果树林,只见两位老乡正仰着头,在给果树套袋。聊起村里的致富经,村民都有话要说。

    “刚开始推广‘高接换优’,我死活不同意,老李怎么给我做工作都不通,谁都没种过,怕卖不掉。”村民刘德宝回忆说,“可后来我一看,第一批试点的人家,1斤梨卖了1块多钱。我着急啊,马上去找老李要求给家里的老树嫁接新品种。”

    李书国说:“‘高接换优’绝对是好事,可我们一开始并没有盲目,我们村党委去实地考察了几个嫁接成功的村,看到人家真的卖了好价钱后才开始在村里推广的。起初村民不了解,有些阻力,好在如今大家都尝到了‘高接换优’的甜头,赶上了这班致富快车。”2002年,村里老梨树嫁接的“丰水”、“黄金”开始结果,当年上市价格是2元~5元/斤,丰收的时候整个村子里一派喜洋洋。

    在推动“高接换优”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刘家铺村党支部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2003年,在充分考量村内优势的基础上,刘家铺村组建了以支部为主体的果树协会,由李书国任会长,创造性地将党员学习实践与推动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通过9年的实践,刘家铺村党员队伍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单纯的想方设法增加个人收入,转变为要站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前列,成为排头兵与领头雁。

    依托“支部+协会”的运作模式,刘家铺村的果农只要种好果树,等着数钱就行。每年由村党支部、村果树协会出面与市场上的果品合作社商定收购价格,确保了果农利益最大化。李书国带领着村内的党员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促使村支部公信度逐年上升,同时让果农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2008年,刘家铺村黄金梨平均亩产值突破了5000元大关,最高的亩产值达到了9000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5万元。几年来,随着刘家铺村的日子越过越好,全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286口人,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的,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大家都尝到了风水梨和黄金梨等新品种带来的蜜一样的生活,更加坚定了跟着村党委走、奔着好日子的信心。

    勤:做到勤学勤跑勤思考

    “我们村的果树都是连成片的,没有特别明显的地标,但是各家各户我都认得。”可以说,整个刘家铺的果树林都装在了的李书国心中。

    当初,为了全面了解村子里果树种植的情况,患有严重低血糖的李书国兜里揣着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果园,认真记录下村域内果树生长的情况,用脚丈量着村内1300亩耕地。用老李自己的话说:“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当过几年兵,肚子里没什么墨水,要想做好党员干部,就得更加勤奋,不可惜力。”

    致富的路上多坎坷,2003年,新品种结果的第二个年头就赶上了市场价格暴跌,风水梨和黄金梨的收购价从2元~5元/斤,一下子跌到5角~7角/斤,卖不出的梨烂在树坑里,老百姓急得上访。李书国和村支部“两委”班子心里特别急,他们知道,要是不赶紧为老百姓找到销路,打击了果农的信心,全村几百号人两年的努力就将化为乌有。

    李书国凭着一股子干劲,拎上村里产的梨,直奔城里各大果蔬批发市场。短短几日,他几乎走遍了北京市的水果批发市场。最终,个头大、味道甜的黄金梨和风水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刘家铺的特色梨在北京市场打开了销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果树 高接 嫁接 产业基地
上一篇 : 老农玩DV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