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王家增 文/图

    他,退休28年,居住在云开大山茫茫群山之间的一间小屋里,一个木柜、一张木床、一盏煤油灯,常年与青山为伴。

    他,每天风雨无阻义务巡山护林,其足迹踏遍青山每一个角落。

    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谱写了新中国农垦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新篇章。

    他,就是三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共和国第一代农垦拓荒者——广西农垦长春农场88岁退休工人庞祖玉。

    “巡山护林,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1924年6月,庞祖玉出生在博白县亚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解放后,庞祖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农垦垦荒者。在火红的垦荒岁月里,他独创“上挖下垒”法开垦梯田种橡胶,被广泛推广。

    庞祖玉常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干什么工作,干,就一定要干好。”

    1955年,庞祖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他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水利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1985年,庞祖玉退休了。他说:“虽然退休了,但党员本色不能褪。自己对党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感觉到很惭愧,自己应该多做一些工作,对得住党和人民,白领工资不好。”庞祖玉把荣誉当作责任,把党的关怀当作动力,坚持每天巡山2公里以上,义务管护山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从不间断。

    后来,庞祖玉搬来砖瓦在一座山名叫“高岭”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屋内生活设施很简陋,一床黑旧的蚊帐和被褥,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天的饮用水,要到300米外的山下去挑。

    每天早上天刚亮,庞祖玉就起床,他带着一瓶水,一把弯镰刀,一根柴棍,背着一个小编篓,带上自己的伙伴——一条叫着“家龙”的大黄狗,出门巡山,从“高岭”出发,一路上有长岭,牛学岭,大窝……虽然,他熟悉这一片片山岭,但山林中常常会遇到虫蛇,大黄狗“家龙”就为他驱赶毒蛇毒虫。由于荆棘丛生,手足常常被擦伤。

    “庞大哥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做事认真,一辈子都是这样认真。”长春农场72岁的退休职工苏方能说。

    巡山守林,主要任务是防火、防盗。三年前的一天中午,庞祖玉巡到半路,发现山上果林起火,纵火者是附近村子的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发现火情后,立即报告场部,场部的干部职工100多人赶来救火,及时扑灭了蔓延了3个山头的大火,附近山头500多亩荔枝林得救了。

    庞祖玉说:“巡山护林,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儿!”

    “人可以穷一点,但绝不能没有骨气。”

    庞祖玉任长春农场第3队队长11年,直至退休。至今,人们还尊称他为“庞老队长”。

    “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庞老队长”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党员的本色。”长春农场副场长刘伟荣说:“庞老队长退休了,心仍在农场。”

    如今,庞祖玉义务看护的1000多亩速丰桉郁郁葱葱,1000多棵果树花果飘香,为长春农场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收入。农场要感谢庞祖玉,多次要给他补助,他都坚决谢绝了。

    庞祖玉出生在农村,已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平时很少下山,偶尔下山买点米、肉等。“人可以穷一点,但绝不能没有骨气”。庞祖玉常常用这样的话语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他“高岭”小屋的山坡前,他开垦出几块小菜地,种些蔬菜瓜果,几年前还养有十多只鸡,一二头猪,生活自给自足。

    庞祖玉说,“我虽然老了,但是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我还能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大家做点儿小事,这样自己也感到很开心。”巡山时,他看到扫把草就收割、晒干,做成扫把,选个节日挑到街上卖,其价格比别人的便宜一两元钱,大家都抢着买。有时,他干脆不卖,直接送给学校。

    长春农场的退休职工庞伟说,“老队长”自己勤俭节约,但对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毫不吝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黄 开垦 间断 干部职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