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山之子

网友投稿  2012-06-11  互联网

    王家增 文/图

    他,退休28年,居住在云开大山茫茫群山之间的一间小屋里,一个木柜、一张木床、一盏煤油灯,常年与青山为伴。

    他,每天风雨无阻义务巡山护林,其足迹踏遍青山每一个角落。

    他,用自己实际行动,谱写了新中国农垦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新篇章。

    他,就是三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共和国第一代农垦拓荒者——广西农垦长春农场88岁退休工人庞祖玉。

    “巡山护林,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1924年6月,庞祖玉出生在博白县亚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解放后,庞祖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农垦垦荒者。在火红的垦荒岁月里,他独创“上挖下垒”法开垦梯田种橡胶,被广泛推广。

    庞祖玉常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干什么工作,干,就一定要干好。”

    1955年,庞祖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他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水利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1985年,庞祖玉退休了。他说:“虽然退休了,但党员本色不能褪。自己对党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党和国家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感觉到很惭愧,自己应该多做一些工作,对得住党和人民,白领工资不好。”庞祖玉把荣誉当作责任,把党的关怀当作动力,坚持每天巡山2公里以上,义务管护山林。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从不间断。

    后来,庞祖玉搬来砖瓦在一座山名叫“高岭”的地方,建起了一座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子,屋内生活设施很简陋,一床黑旧的蚊帐和被褥,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天的饮用水,要到300米外的山下去挑。

    每天早上天刚亮,庞祖玉就起床,他带着一瓶水,一把弯镰刀,一根柴棍,背着一个小编篓,带上自己的伙伴——一条叫着“家龙”的大黄狗,出门巡山,从“高岭”出发,一路上有长岭,牛学岭,大窝……虽然,他熟悉这一片片山岭,但山林中常常会遇到虫蛇,大黄狗“家龙”就为他驱赶毒蛇毒虫。由于荆棘丛生,手足常常被擦伤。

    “庞大哥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做事认真,一辈子都是这样认真。”长春农场72岁的退休职工苏方能说。

    巡山守林,主要任务是防火、防盗。三年前的一天中午,庞祖玉巡到半路,发现山上果林起火,纵火者是附近村子的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发现火情后,立即报告场部,场部的干部职工100多人赶来救火,及时扑灭了蔓延了3个山头的大火,附近山头500多亩荔枝林得救了。

    庞祖玉说:“巡山护林,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儿!”

    “人可以穷一点,但绝不能没有骨气。”

    庞祖玉任长春农场第3队队长11年,直至退休。至今,人们还尊称他为“庞老队长”。

    “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庞老队长”从来没有向组织伸过手,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党员的本色。”长春农场副场长刘伟荣说:“庞老队长退休了,心仍在农场。”

    如今,庞祖玉义务看护的1000多亩速丰桉郁郁葱葱,1000多棵果树花果飘香,为长春农场创造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收入。农场要感谢庞祖玉,多次要给他补助,他都坚决谢绝了。

    庞祖玉出生在农村,已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平时很少下山,偶尔下山买点米、肉等。“人可以穷一点,但绝不能没有骨气”。庞祖玉常常用这样的话语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他“高岭”小屋的山坡前,他开垦出几块小菜地,种些蔬菜瓜果,几年前还养有十多只鸡,一二头猪,生活自给自足。

    庞祖玉说,“我虽然老了,但是我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我还能自食其力,还可以为大家做点儿小事,这样自己也感到很开心。”巡山时,他看到扫把草就收割、晒干,做成扫把,选个节日挑到街上卖,其价格比别人的便宜一两元钱,大家都抢着买。有时,他干脆不卖,直接送给学校。

    长春农场的退休职工庞伟说,“老队长”自己勤俭节约,但对特困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毫不吝啬。

    1998年5月初的一天,庞祖玉在巡山途中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山上砍柴,便好奇地上前问道:“小朋友为什么不上学?”小男孩眼含泪水答道:“家中老奶奶生病花了很多钱,爸爸妈妈叫我不上学了,在家砍柴卖挣点钱。”庞祖玉用手轻抚着小男孩的头,慈祥地说:“不读书没文化可不行,我支持你读书……”此后,连续多年,庞祖玉把卖扫把、养鸡挣的钱送给那位小男孩,直到小男孩考上中学。如今,当年的小男孩已大学毕业,在南宁一家外企工作。每次回家,总要带着礼物上山看望庞祖玉老人,表达自己的谢意。

    十多年来,庞祖玉把自已种的小菜、红薯和芋头等,赠送给贫困户达700多户。有些人说他“傻”,他却乐呵呵地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帮一把,这样自已才开心。”

    “老人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他人。”外来承包农场鱼塘的莫永林就受过老人的帮助。

    “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不会离开这片山林。”

    在一般人的眼中,退休后的庞祖玉,应该在家里享清福。庞祖玉和老伴陈益珍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有3000多元,夫妻俩育有一儿三女。如今,三个女儿都有一份稳定工作,儿子庞卫东在长春农场工作。在长春农场的住宿区,庞祖玉夫妇有一套近百平方米的单位套房。

    庞祖玉家里生活条件还是可以的,但他“心在农场,牵挂青山上的林木”,选择了进山义务护林之路。

    庞祖玉常年独居深山,老伴陈益珍多次上山劝他回家居住,但每次“谈判”总是老伴让步。老伴劝不听,换儿孙们来,还是没法把老人劝下山。无奈之下,家人找到了农场领导。刘伟荣副场长多次到“高岭”小屋请老人出山,老人见厂领导来的次数多了,给领导面子下山一次。

    让家人始料不及的是,庞祖玉下山几天就病了,得了气管炎,下肢还肿了起来,家人急忙送老人去医院治疗。出院后,老人不听领导和家人劝阻,经过一番抗争又回到了“高岭”小屋,与青山、树木为伴。陈益珍担心老伴的身体,隔三差五上山看他;儿子庞卫东每天到小屋看望父亲一二次,送一些生活用品。

    回到小屋后,庞祖玉身心愉悦,每天外出巡山护林。如今,庞祖玉已习惯了山上的生活,把自己融入大山之中,成了大山的一部分。

    庞祖玉说:“这些山林是国有财产,我虽然退休了,但身体还硬朗,还可以巡山守林,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开这片山林。我在山上心里踏实,感觉很幸福!”

    庞祖玉28年义务巡山护林的事迹,感召了57岁的儿子庞卫东和场里10多名职工,他们主动加入义务巡山护林行列。

    2012年2月20日,中共博白县委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庞祖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庞祖玉的奉献精神。

    广西区农垦局下发通知,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庞祖玉先进事迹活动。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11/18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