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坪塘星罗棋布点缀山乡,生产便道纵横田间,U型水泥槽蜿蜒密布……初夏时节,在四川省三台县广袤乡间,饱满的麦穗迎风挺立,泛黄的油菜鼓起果荚,一场前所未有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正蒸腾着丰收的希望,成为该县治水兴农惠民的生动注脚。
旱能灌涝能排“毛细血管”给力三台“北大仓”
“以前只要沟沟里有点儿草挡起,水来了都灌不了田;浇山上的地,要一趟趟地下山挑水。”日前三台县金石镇蟠桥村四组村民陈庭瑾高兴地说,“自从村里被纳入小农水项目区后,沟渠全都硬化了,坡上也修起了山坪塘,现在种地轻松得很哩!我决定不做生意了,回来种地。”
作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去年12月底,在农业大县三台县,中央小农水金石、景福项目区拉开建设序幕,涉及金石镇的15个村和景福镇的云盘村,核心区覆盖5000亩良田,扩散覆盖2万亩。其中,金石镇既是项目核心区,又是全省的全域灌溉示范片,一向被誉为三台县的“北大仓”。
民办公助,先建后补……这些措施点燃了当地村民投工投劳的如火热情。陈庭瑾主动放弃在外做了20多年的生意,赶回蟠桥村参加农水建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金石、景福项目区建设自今年春节后正式动工以来,共投入资金5063万元,近116公里渠道、158口山坪塘、26座泵站、19处石河埝、140口蓄水池全部于今年3月底完工,创造了三台农水建设史上的奇迹。
整体推进,重点打造,从而实现“塘库相连,沟渠相通,水系成网”,让“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示范农田在金石镇初具雏形。“整个项目区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527.7万立方米。将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98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481万元。”三台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汤武辉告诉笔者,这场建设将使得金石镇率先在全县实现“全域灌溉”的美好愿景,“北大仓”也更加名副其实。
干净水进村入户山村农民饮水安全有保障
在梓州大地,汩汩清流不仅灌进田畴沃野,让土地吃饱喝够,还奔向千家万户,让数十万农民饮得放心。灵兴镇山水村的山泉水淙淙流进山下泵站,经过消毒处理,再输送到57米高的山顶高位水池中,5个社的四五百户农民在自家灶间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以前都是挖个坑装水、担水,牛儿鸭儿随便进。”山水村村民蒋泽益,平时淘米洗碗只敢把水龙头拧到一半,“现在水压突突的,比城里都大!凉水当开水喝,从来不得拉肚子。”
如今,像这样的乡村泵站,在三台县有100多处。“2010年到2011年,我们解决了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还要投资10795万元在24个乡镇再兜底解决21.5万人。”三台县水务局水利站站长贾辉告诉笔者。
水,饱了田地,润了民心,更扮靓了三台的新农村。在“中国米枣之乡”、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永新镇崭山村,六七口山坪塘蓄满春水,嫩绿的米枣林、漂亮的农民新居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池水中,分外妖娆。
就在2008年前,因为水利基本没有整治,烂泥塘蓄不住水,沟渠也不配套,崭山的米枣产业被水“勒”住了“脖子”。“如今,得益于灾后重建中的各种水利项目支持,全村米枣规模达2500亩,林下种海椒、大头菜,养枣林鸡,去年全村人均收入9100多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2000多元。”永新镇镇长李智自豪地说。
渠清,水甜,景美,民富,在这片首次吹响四川省农田水利“全域灌溉”新号角的山乡,不断标注该县农田水利史上的下一个新高。
(赵晓兰 李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30/18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