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在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

    (2012年5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自1994年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等单位,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创业之星”经验交流和表彰活动,迄今已经成功举行了十届。这项活动,不仅向全社会展现了“创业之星”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分享了他们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经验,激发和鼓舞了更多劳动者投身创业的巨大热情,也从一个侧面生动记录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波澜壮阔历程,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精神。这对于探讨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途径,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就业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受到表彰的创业之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让更多的农民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是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也是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比较优势、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事关农村民生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民的就业创业,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的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下,亿万农民走上了多方就业、自主创业之路,壮大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要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且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农村劳动力总体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城市但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多样化,稳定就业、发展上升面临很多困难。留在土地上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谁来种地”也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我们必须因应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抓住“三化同步”推进的新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大力支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要引导农民创现代农业之业,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支持农民进城入镇创业,还要倡导外出的农民返乡创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要让亿万人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使亿万农民的就业创业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关键是要营造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打造有效的就业创业平台,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体制机制,健全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户籍管理、就业帮扶、社保扩面、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的落实,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加强产业规划、技能培训、就业信息、融资指导等公共服务,加大财政、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支持,取消一切不合理审批收费,帮助解决农民创业资金短缺等困难,千方百计降低就业创业门槛,减少就业创业成本。要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有专长、有技能的各类专门人才,努力使走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学会先进农业技术,从事创业的农民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大力支持、积极鼓励青年农民务农。要着力打造就业创业平台,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选准就业创业门路。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特别是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契机,努力拓展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空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外出务工 农业发展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