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病虫害防治趋向精准高效


    本报记者 江娜

    又是一年收获时。当前,距离全国小麦大面积开镰还有不到10天,小麦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灌浆,一天天饱满起来的麦穗摇曳着丰收的希望。

    俗话说:“有收没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虫。”病虫害防治历年来都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据测算,如果防治不利就可能带来30%~40%的减产。不过在这几年的病虫害防治中,记者却屡屡看到了一些“奇事”。

    奇事一:在我国严重蝗灾区——天津市大港区,密密麻麻的小蝗虫贴着地面到处乱蹦,当地农民却悠哉游哉地看着,一点不着急。

    “以前我们都是救火队员,哪儿病虫发生了就扑到哪儿,累不说,效果还不好;现在我们早在秋天小麦下种时就已经拌过药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罗俊清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病虫害防治理念与对策发生重大变化,早在去年秋冬种时就提早部署小麦重大病虫的冬季防控,压低病虫越冬基数,从今年病虫发生情况来看,确实是效果明显。

    秋播拌种是农业部强调关口前移、春病秋防的一项重大政策,据统计去年秋冬种期间小麦秋播拌种率达到81.4%,比5年前翻了一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陈万权告诉记者,秋播拌种能够预防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多种苗期病虫,使病害发生时间推迟15天,早早进入了冬季休眠期。“别小看这15天,按照小麦白粉病7天一个繁殖周期计算,15天就繁殖了两代,白粉病越冬菌源就会以几何倍数暴增。”陈万权说。

    对病虫害监测预警的网络也正在日益完善。5月11日,记者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截至5月10日,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4.76亿亩,比上周增加21.9%。条锈病在黄淮南部、西北麦区继续扩展,比上周增加27.5%。麦蚜在黄淮麦区虫量快速上升……”这是农业部每周发布的病虫测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处处长刘万才告诉记者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张覆盖全国的巨大网络,仅国家级病虫测报点就有600个,每一个终端末梢都有农技人员每天在田间地头勘察,上报最新病虫信息,为这些数据的汇集提供了强大支撑。有了监测预警体系,病虫发生趋势就“尽在掌握中”了。

    基本掌握了一些重大病虫害生物规律,在监测到位的基础上,防病防虫更加精准有效。天津市大港区的农技人员解开了记者的谜团:没有起飞前的蝗蝻危害有限,此时防治既费工又费药,所以先按兵不动;等到每年6月10号左右,蝗虫进入四龄、五龄成熟期,即将起飞时,整齐划一大面积喷防一次,就可以一网打尽。除此之外,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间是成虫羽化高峰期,此时防治事半功倍;一些病害发生趋势还要结合气候条件进行研判,比如赤霉病,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遇到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就要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

    “关口前移”、“主动出击”发挥了奇效,尤其是今年,小麦群体密度大、主产区雨水充足、湿度大,按说正是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菌迅速繁殖的温床,发病时节极有可能大发生、大流行,但实际上今年反而感觉“轻了”。不是病虫害“心慈手软”,而是农业部门环环紧扣的预防措施起了作用,病虫害被扼杀在幼虫和菌源阶段。

    奇事二:在小麦面积并不算大的湖北省襄阳市,人工打药、机械洒药,甚至动用飞机喷药,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如临大敌、繁忙异常。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第一大病害,历史上危害面积曾经达到9000多万亩,但是,近几年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已经有章有法,危害程度大为降低。

    条锈病菌离开小麦植株很难存活,目前,我们已经对病菌的周年循环路线作出了详细的图解:每年6月份全国主产区小麦收获结束后,病菌随东南气流传播到西部高海拔冷凉地区,在那里还生长的小麦上度过夏天,这一地区称为越夏区。秋天小麦播种后,再随西北气流转回,在湖北襄樊等中西部地区繁殖成孢子越冬,这一地区称为冬繁区。翌年春季,菌源加速繁殖传播,进入黄淮海主产区危害小麦,这叫做流行区。

    以生态区为单元,逐渐摸索出一套各个击破的综合防治路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条锈病 拌种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