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话说大兴“大”西瓜


    瓜王张世同向记者介绍他试种的新品种瓜。 董燕玲摄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曾剑波在给西瓜称重。董燕玲摄

    本报记者 蒋培玲 刘燕梅

    大兴西瓜节前夕,本周刊编辑、记者一行来到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所见所闻所尝,处处透着甜蜜。瓜农、农艺师、合作社社员、游客,个个笑得像瓜儿一样甜。大兴种植西瓜历史悠久,在元、明、清三朝,北京大兴西瓜就一直是贡品,其中以庞各庄西瓜最为著名。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当地政府主导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大兴西瓜节。如今,西瓜已经成为大兴的名片,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西瓜和旅游、文化、民俗、历史相融合,演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瓜农说——

    好西瓜赛出来

    古有华山论剑,今有大兴赛瓜。在每年5月28日举行的北京大兴西瓜节上,全国的种瓜能手都将齐聚北京论英雄,参加瓜王擂台赛,评出一年一度的瓜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一届瓜王头衔被山东青岛选手拿走外,其余尽被庞各庄瓜农收入囊中。这其中代表人物有蝉联13届的“老瓜王”宋宝森(曾培育出过102斤的大西瓜),也有后起之秀“小李瓜王”李凤春。目前,很多种瓜能手都在跃跃欲试,期待在本届西瓜节的擂台赛上斩金夺银,比如“小李瓜王”李凤春的一个西瓜已有50多斤,预计到比赛当天重量超过70斤不是问题。

    “好西瓜,赛出来。”在庞各庄,瓜农们每天都上演着“擂台赛”。

    今年50出头、家住庞各庄镇王场村的瓜农王强从18岁就开始种瓜,以前他种早花、郑杂五号、京欣一号等大中型西瓜。去年,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的辅导下,他开始试种小型西瓜“超越梦想”。经过3个月的精心培育,今天开始收获他的“梦想”了。他的瓜皮薄、肉脆,糖度已经达到13度。由于上市早,去年2元一斤的西瓜,今年5元一斤,一个棚的产值可达2万元,7个棚预计会比去年增收2万~3万元。一家人脸上乐开了花。

    邻村东梨园的瓜农张克义听到这个消息就不服气了,因为他的一个瓜测出来的糖度是11.5度。12年前,张克义开始种植小型西瓜,是北京最早一批种小型西瓜的农民。他带着记者去看了他的瓜棚并骄傲地说:“现在吃的瓜是长到膝盖处的,我的瓜匀溜、卖相好,产量也高。王强的瓜接两茬,我的可以产4茬,一个棚的年收入是3万左右。”但是“争强好胜”的他还是不“放心”,说是第二天要亲自到王强那儿看看去。

    农艺师说——

    新品种试出来

    过去大兴种的都是大西瓜,由于近些年单个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多为3口之家,所以小型瓜的市场越来越大。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曾剑波对什么样的西瓜能适应市场有着准确的把握,这些来自于他多年的基层推广经验。

    熟悉曾剑波的人都清楚,有几样宝贝他必随身携带:喇叭(召集大家开观摩会、技术会等就靠它了);秤(单个瓜测重,估算亩产量,这个必不可少);测糖仪(测量西瓜的含糖量,重要指标),另外就是表格和笔(记录数据)。

    曾剑波只要下去就会收集数据。“一次两次看不出来,但是通过多年累积的数据就可以知道北京西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下一步研发和推广新的西瓜品种打基础,”他说,“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都要经过多次的试验。”

    在世同瓜园里,记者一行看到了他新试种的品种:耐裂小型西瓜和来自新疆的哈密瓜。据介绍,耐裂小型西瓜克服了小型西瓜爱裂、不易运输的缺点。而邻棚的新疆哈密瓜的引种颇费周折,今年是第三年,终于成功啦。

    正是众多像曾剑波这样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辛勤付出,把自己的青春、知识转化为了农民钱袋里的钞票。他们说,他们干的事业是幸福的事业。

    合作社说——

    大文章做出来

    虽然北京人的瓜是越吃越小,但是西瓜产业这篇大文章却是越做越大,品牌化发展成主流。据庞各庄镇西甜瓜产销联合会会长赵永和介绍,北京大兴1988年就举办了首届西瓜节,除了2003年“非典”时期从未间断,今年是第24届。依托这个平台,大兴西瓜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上升,很多农户也自发地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数据 农业技术推广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