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农民朋友走上小康幸福路


    本报记者 杨志华 李丽颖 邓建 通讯员 焦新平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网是全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好农村公路交通网直接关系到全国公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农村公路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公路建设成就斐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热潮,农村公路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小康幸福路。

    农村公路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十年新增农村公路220万公里

    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交通运输系统把农村公路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编制实施了《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叫响了“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践行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过去的十年是农村公路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质量最好、成效最大的时期。

    十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万余条,新增日发班次60余万个。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53.7万公里,农村公路列养里程已经占总里程的96.1%,97.17%的乡镇和83.89%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98.12%的乡镇和91.47%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

    农村公路的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六个改变六个促进”上。一是改变了农村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了农民生活宽裕。二是改变了农村消费结构,促进了经济增长。三是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四是改变了乡风村容,促进了农村文明。五是改变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管理民主。六是改变了二元结构,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路发展要“突出一个重点,实现三个转变”,即突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发展,实现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整体推开向重点突破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路的投入主战场转移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投向上向西部地区、“少边穷”地区倾斜。从2002年的23.6亿元到2011年的438亿元,其中“十一五”时期中央投资年均递增30%。2011年全年共安排中央投资438亿元,同比增长38%。

    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央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优先发展农村公路交通,尽快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落后面貌,是这些地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先决条件。为此,把工作重心放在扶贫开发任务上来,把农村公路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按照“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目标,采取集中攻坚、重点突破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多方式筹资和资金多元化的机制,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数量,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打赢扶贫攻坚战。

    对于“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通达和通畅任务的省份来讲,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出发,突出做好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和安保等附属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

    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并重让农民群众走上安全路放心路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保障,发展运输是目的。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将新增农村公路40万公里,总里程将接近400万公里。按照公路工程技术特点,农村公路设计使用年限约8~10年,“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公路将在“十二五”进入周期性养护高峰期,养护任务异常艰巨。

    要积极化解压力,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引向纵深,继续抓好管理体制“三落实”,落实责任主体,落实机构和人员,落实养护资金,继续抓好运行机制“三结合”,专业养护与农民承包相结合,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要探索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系;要实施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相结合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