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字真经”引领北京西瓜上台阶


    本报记者 李锐

    又是一年果香时。

    5月8日,记者走进了素有“中国西瓜之乡”之称的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庞安路两侧,“世同瓜园”、“小李瓜园”、“老宋瓜园”等有名气的西瓜采摘园整齐划一,温室和大棚里飘散着西甜瓜的芳香……

    模式“新”了

    在庞各庄镇东义堂村“世同瓜园”的西瓜大棚里,西瓜的藤蔓被细绳一株株直立地吊起来,小型西瓜在离地0.5米~1.2米的藤蔓上生长。“世同瓜园”理事袁晓松告诉记者,吊蔓式西瓜种植方式可以密植,方便采摘,而且西瓜着光好,长得均匀。庞各庄镇西瓜产销联合会会长赵永和说:“现在90%以上的园区都采用这种新的西瓜种植方式。”赵永和说。近几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和大棚种植西瓜面积已达到近10万亩,使得设施生产成为西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西瓜生产模式也在进行变革。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曾剑波说:“除了采用吊蔓栽培方式,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均快速普及,采用这些新技术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西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增加采摘的愉悦感。随着露地种植西瓜面积的减少和西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传统产量导向的西瓜种植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为主的新型种植模式。”

    个头“小”了

    赵永和介绍,露地种植西瓜大多数是中型、大型西瓜,收获期晚、价格便宜是其主要特点。目前,北京市西瓜生产品种仍以“霸主”京欣类型的中果型西瓜为主,占到西瓜总上市量的8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西瓜消费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越大个头的西瓜越少有人问津。

    在“世同瓜园”的日光温室里,一个个薄皮小西瓜挂在藤蔓上,个个都有2斤多重。袁晓松说:“我的11个温室和大棚绝大多数种的都是小型西瓜。这个是新引进的品种叫‘超越梦想’,已经成熟了。这个品种皮薄、糖度高、皮韧性较好。”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庞安路两侧的瓜园大部分西瓜种植都以小型西瓜品种为主。

    据了解,北京市小型西瓜种植以红肉品种为主,占小型西瓜栽培面积的85%以上,主要品种有“京秀”、“新秀”、“早春红玉”和“红小帅”,近几年“超越梦想”面积稳步增加。黄肉类型、黄皮类型、小型无籽等特色品种作为搭配,多在园区种植。

    上市“早”了

    作为一项有地域特点的产业,北京市西瓜总产值达10亿元,种植农户约3万户,西瓜种植户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比菜农平均水平高20%~30%。本地产西瓜靠什么在市场立足?“市场量少价钱当然高,我们西瓜价钱高,除了‘精’,靠的是一个‘早’字。”赵永和给出了答案。

    每年5月28日是大兴区传统的西瓜节,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产的西瓜将陆续上市。而不少园区的西瓜在“五一”前后就上市了。“世同瓜园”袁晓松说:“现在日光温室的西瓜已经熟了。因为量还不是很大,所以全部做采摘和礼品,为的是满足消费者‘尝鲜’的需求。”袁晓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几年,北京西瓜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平均价格每斤都在3元以上。设施西瓜种植每亩地成本包括农膜、有机肥、水、人工和籽种大概在8000元,小西瓜可以产两茬,头茬产量在4000斤以上。因为上市早,价钱高,一斤都在10元以上。她种植的设施西瓜一个生产期总产量在万斤以上,一亩地纯利润能达4万元。

    曾剑波介绍,西瓜上市提前来自于技术的集成创新。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科研推广部门根据设施环境特点,集成了包括嫁接育苗、菌肥增温、增施二氧化碳和微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早熟优质栽培模式,使上市时间提前了一周到半个月;同时,为二茬瓜赢得了时间,避开了北京7月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增加了二茬瓜的产量。

    韵味“足”了

    怎样拓展西瓜产业的功能,提高产品文化品位?庞各庄镇南李渠村的“老宋瓜园”总经理宋绍堂2008年拆了6个大棚,依托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多家单位支撑,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温室,成为集科技试验示范、生产销售、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西甜瓜主题园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品种 温室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