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景山
面对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突出矛盾,继续保持粮食稳产丰收,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为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于今年初启动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计划用四年时间,总投入380亿元,发展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包括大型机械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进一步夯实东北地区节水增粮的基础。
近日,记者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项目区,如火如荼的“节水增粮行动”正在十年九旱的三省春耕播种中发挥作用,农民高兴地称其为“给大地安上了自来水”。
辽宁:加大沟渠改建,促节水增粮
此次“节水增粮行动”,国家安排辽宁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600万亩,分布于省内12个市的38个县区,今年将完成120万亩。
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久林告诉记者,全省6128万亩耕地中,有60%以上耕地没有灌溉设施,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的缓慢,严重制约了粮食的高产、稳产,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对于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灌区,记者看到,当地正积极推行田间节水改造,将土渠改建为水泥渠,大大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该灌区是沈阳市最大的电力提水灌区,承担着3个乡镇和2个农场共12万亩水田的灌溉任务。从2008年到2011年,灌区利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沟渠改造,投入5000万元建设斗渠防渗工程118.3公里、农渠防渗工程106公里,将灌区内的土渠改造为防渗的水泥渠,并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减少灌溉水渗漏和蒸发。
灌区副主任张斌介绍,实施沟渠改建工程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55以上,亩节约用水200立方米,节电7度。水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泡插、补水时间随之缩短,轮灌周期由原来10天缩短到3天,这为水稻高产、丰收提供了保证。
兴隆台镇中心台村农民佟大爷说:“俺这儿常年干旱,喝水都要节省,以前土渠很费水,浇起水来心疼着呢!现在改成水泥渠,省水老多了,水稻亩产增加50斤,一亩地可以增收140块钱。”
除了加强沟渠改建力度外,辽宁还大力推行滴灌节水工程,取代大水漫灌。实践证明,滴灌节水可达60%至70%。另外,滴灌浇水的同时还可以施肥,水肥一体,均通过塑料管道上的孔口或滴头将水肥送到作物根部,作物吸收效果好。
阜新市彰武县水利局同志介绍,搞了滴灌工程后,农民种植的花生每亩增收750元,玉米每亩增收450元,果树每亩增收800元,滴灌节水项目区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
吉林:科学调配水源,主推膜下滴灌
跟辽宁不同,吉林根据本省实际,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把科学调配水源、主推膜下滴灌作为9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主攻方向。
4月25日,记者在松原市,见证了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开闸放水的壮观场景。该工程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项目中的骨干引水工程。工程直接受益的松原灌区前郭县、乾安县、大安市龙海区3个灌片及12个子灌片耕地共511.2万亩,年可增粮30亿斤左右,项目区内50万农民年人均增收3300元。
省农水局副局长朱景武介绍:“十二五”期间,该省切实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在建5大水利项目,可调剂水量60多亿立方米。此次吉林省9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主要分布于省内中西部地区的白城、松原、四平和长春的15个易旱县(市、区)。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全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管护。
去年吉林省就已经开展膜下滴灌为重点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今年膜下滴灌项目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节水增粮行动。”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建设以膜下滴灌为主要设施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31万亩,其中春季实施的58.36万亩,平均亩增产达到600~800斤,总增产粮食4亿斤,项目区农民增收达到3.5亿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5/18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