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透视山东“扶贫新标准”的民生意蕴


    本报记者 于洪光

    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新十年扶贫标准分两步走。“十二五”期间“扶贫新标准”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提高67%;涵盖贫困人口820万,比旧标准涵盖增加了353万;2016年扶贫标准提高到4600元。

    山东“扶贫新标准”,使统计意义上的扶贫人口大幅增加,但是,这是进步,而不是退步,表明山东公共财政将更多地回馈民生,使更多的农村低收入人群通过扶贫而脱贫。

    820万人被纳入扶贫范围

    据山东扶贫办主任蒋石宝介绍,首先,扶贫标准定为2500元,离国际标准又近了一步。世界银行有两条贫困线,一是每人每天收入2美元的小康社会贫困线,二是1.25美元的绝对贫困线。按现在汇率计算,山东“新标准”接近绝对贫困线,实际购买力则有超过,离小康线还有相当距离。放眼世界,山东不能沾沾自喜,必须增强紧迫感。

    其次,统计上扶贫人口大幅增加。按山东“新标准”,贫困人口达820万,占乡村总人口的11.4%,比2008年的467万(省定贫困标准1500元)多了353万。显然,扶贫标准越高,贫困人数越多。

    再次,越来越多的农民“返贫”的背后,是更多的弱势人群享受到了扶贫的雨露,是农村底层民众福利的增加,是扶贫由解决温饱为主向缩小贫富差距转变的开始。

    让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公共服务

    蒋石宝坦言,现在剩下的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较弱。山东重点贫困村未通沥青公路的有750个,未通自来水的1406个,未通电的225个,没有通讯讯号的284个,没通互联网的1039个,没有卫生室的1274个,需要搬迁农户1037户。

    蒋石宝介绍:“随着扶贫标准的提升,山东扶贫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扶贫内涵更广了,不仅要保障贫困人口的吃饭,还要让贫困人口获得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更多公共服务。”

    “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重点是山区、黄河滩区、盐碱涝洼区、库湖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区,重点扶持200个贫困乡镇、3000个贫困村。

    新十年扶贫,重点扶贫村90%以上扶贫对象收入要实现三年翻番;村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基本实现“五通(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和“十有”(有旱涝保收田、致富项目、办公房、卫生室、保洁制度、学前教育、文化室、健身场所、良好生态环境、就业保障)。

    构建“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山东将加快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扶贫格局。今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增加到2亿元,较上年增加1.5倍;要求各地必须确保财政扶贫开发资金的增幅,明显高于上年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

    推进整村扶贫,主要投向与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具有直接关联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山区、滩区、库湖区和涝洼区综合开发,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这些地区转移;对大型水库、主要河流等涉及到的贫困区域,要打破行政界限,实行连片开发、综合治理;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地、水源涵养地实行生态补偿。

    同时,对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生活费补贴;对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补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生态保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