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河西走廊的风


    周步

    生活在河西走廊这样的地方,你最大的感受就是风,风是河西走廊的一大特色,或者说,风是河西走廊的一大特产——不是么,风好像生于斯长于斯似的,一年四季总也刮不完。河西走廊莫不是风的故乡?我看是,要不,河西走廊的西端——安西,也就不会有“风库”之称,即风的库房,风从这里流向各地。

    我有时候就想,风从西西伯利亚吹来,越过帕米尔高原,横跨新疆大地,到达河西走廊时,应该说,已是筋疲力尽了,但恰恰相反的是,风到这里的时候,愈发显得强劲了许多,变得呼啸有声,凌厉有形,大有摧枯拉朽之势。山失色,草失神,水失形,整个河西,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但河西的天空是刮不坏的,一场大风飞扬之后,河西的天空,仍然是西部最明净的天空。

    因为河西走廊有最完备的治沙防沙措施和防护行动。河西走廊的林带树木,是西北地区最稠密的绿化带之一。

    我去过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和比安西更往西的地方,那里的风,确实大的吓人。有一次,朋友保温棚上的保温被不见了,他想莫不是被坏人给偷去了?寻找了半天之后才发现,保温被被大风刮到了几十米开外的树上。那个保温被至少也有四五十斤重。河西走廊的西端柳园等地,一夜之间,一场大风能把一个沙丘从路的左面移到路的右面,你信吗?这是真的,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风吹石头跑,地上行人少,天上不见鸟”是那里真实的写照。人到哪里去了呢?人在屋里不敢出来。鸟呢?鸟在天空根本无法飞行。这样的风,肯定会给这里的人们带来莫大的灾难,但是,这样的风,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福祉。

    那就是风能发电。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河东(黄河以东)人,到了河西,看到大戈壁上架着无数的风车,回去就说,怪不得我们这里刮沙尘暴,河西走廊满戈壁滩的风车,没白没夜地吹,能不起沙尘暴吗?这显然是个笑话,但笑过之后,我却看到了河西人民扬眉吐气和开怀自信。风,真的有了用武之地。

    有一个更久远的风能的故事,不妨一阅。相传,很久以前,河西走廊西端的两个部落发生了战争。战斗进行的如火如荼,擂鼓声呐喊声厮杀声响彻云霄。突然间,一阵狂风四起,顷刻间便将整个战场所有人马裹挟在一起,飞沙走石,黄尘黑土,天昏地暗,目不视物,敌我双方分不出你我。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双方将士都被埋在了风沙下面,无一生还。事后,双方的首领顿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天公发怒。何不和睦邦邻呢?从此之后,两个部落之间再没有发生过战争。这个故事在敦煌民间广泛流传,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敦煌鸣沙山。

    这,大概是风能的另一功效吧。

    那样的大风自然是千年不遇,但类似的大风我却是经历过。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六七岁的时候,一天下午,爷爷的羊还没有进圈,突然间起风了,且来势凶猛,大有黑云压顶之势。大人们说要刮黑风呢,我和五叔赶紧去迎接爷爷和羊群。我们走了还不到数百米的时候,黑风就扑过来了,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我和五叔一直等风停住了才找到回家的路。夜的黑,你可以打一个灯笼探路,而风的黑,就是十个太阳的光亮也无能为力。由此可见黑风的厉害。黑风,就是特大沙尘暴,西部人俗称“黑风”。

    当然,这样的沙尘暴在河西也是不多见的。但那些大级别的风在河西走廊却不鲜见。每年春秋之际,总有五六级甚至更大的风在河西走廊光顾。之后紧接着就有沙尘暴。河西人就没有办法了吗?不是,河西人种草、种树,河西人治沙、固沙,河西人退耕还林,河西人功莫大焉。但河西人的嘴唇还是被风吹的皲裂了,河西人的脸庞还是被风刮的皱褶了,河西人的眼睛还是被风迷的混浊了,河西人的嗓子还是被风吹的沙哑了。

    河西人没有流泪,河西人没有哭泣。河西人,顶着风在走;河西人,前三步、后两步的在走;河西人,拧着身子、别过脸去、左一脚、右一脚的在走。河西人终于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河西的经济,在西北为首,河西的农业,走在全国的前头。我在北京等地也遇到来自内蒙古高原的飓风和携带的沙尘暴,相比之下,那是很小的风,人们开始诅咒、焦躁不安,南方人更是。而来自河西的人们,已无惧于这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风能 树木 退耕还林 黑土
下一篇 :喜鹊窝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