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观”发力保增收


    小柑橘连着农民的增收梦。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代表认为,做强柑橘产业,不仅仅要从微观(技术)层面着力,更要从中观(品种配置)和宏观(产品设计、品种类型选择、市场定位)层面发力,打造柑橘生产的全产业链,如此农民增收将更有保证。

    “少生产”才能多增收

    邓秀新是柑橘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19个省市区都有柑橘产业,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9个省份产量在100万吨以上。从柑橘生产来讲,目前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早、晚熟的量少,中熟的量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未来是要让农民‘少生产’,错开上市季节,这样农民才能多增收。”

    扩规模还要重市场

    2月29日,本报报道了湖南永顺农民遭遇柑橘卖难的情况。针对这种柑橘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邓秀新说,这几年,不少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大面积发展柑橘。但仅靠政府、仅凭一腔热情来发展一个产业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市场的支撑,打造全产业链,才能带动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大家曾担心美国“新奇士”会冲击中国的柑橘产业。但中国的柑橘产业从规模化、市场化角度去发展,形成良繁、生产、加工等完整的体系,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质。而新奇士进入中国,要经过20多天的海运,成本增高的同时,因为提前采摘,果实中的含糖度不够,影响品质。因此,原来曾担心的“狼”虽然来了,但无法挤占我们的市场,相反我们越来越强,在东南亚占据了过去曾是他们的市场。

    特色显也需强营销

    三峡库区是我国柑橘最主要的产区,邓秀新对库区农民增收十分关心,多次到湖北宜昌和重庆等地,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把脉”。“三峡库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瞄准市场来发展柑橘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邓秀新认为,三峡库区受冻害的几率小,生态环境较好,没有南方一些产区的黄龙病等检疫性病虫害的危害。应该利用柑橘果实能顺利越冬的优势,发展晚熟柑橘,包括晚熟品种和晚采技术(留树保鲜),这样可以避开国内外集中上市高峰。如果要真正体现晚熟柑橘的效益、走出国门,还必须有批量化的产品,把价格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重庆晚熟柑橘下一步面临如何提高竞争力,以及“发展多少、卖给谁”的问题。当晚熟柑橘产量达到50万吨甚至200万吨以上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营销工作,要有产后处理和贮藏设施,建立贮存库、果实包装厂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柑橘 品种 农民增收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