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传统农区如何加速崛起


    本报记者 杨丹丹

    安徽省宿州市继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如今又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称号,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试验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宿州市相继获批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和试验区,是全省唯一,全国也不多见。但在目标定位上,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立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侧重于生产力发展改革为目标;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则立足于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侧重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探索改革。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思路。

    李宏鸣说,温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迫切性。获得两块国字号的“金字招牌”,也标志着宿州市“三农”工作将步入一个更大的试验和发展平台。在未来的示范与改革试验中,宿州市将以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和试验区为载体,针对农业发展内外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综合试验,力争在局部领域和重点环节,涌现一批在皖北、全省,乃至全国有着一定影响的典型经验与发展模式,为传统农业地区加速崛起探索可行路径。针对农业内部缺乏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这个最突出问题,就需要借鉴国有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加快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经营主体,以现代农业生产主体的变革来带动整个农业层面的改革。重点尝试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现代农场的发展模式,相信这也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二是农业公司模式,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用工业化的生产流程来完成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最终使农业达到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要求;三是合作经济体模式,搞好各种生产要素的衔接融合,形成集聚效应来参与到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来。宿州市整合两个国家级园区,统一谋划协调,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先行试验,不断探索发展模式,理顺生产关系,寻求破解之策。从统计数据看,2006年到2010年,宿州市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52.8%持续下降到37.1%,但在去年所占比例却逆势上扬到37.9%,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说明宿州市现代农业建设不仅初见成效,而且大有可为。

    李宏鸣说,宿州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五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推进试点市之一,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与成效。当前,我们更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具体措施就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两大载体,围绕宿州市粮食、畜牧、果蔬、林木这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特色规模农业产业基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围绕两个国家级园区,联合研发、转化推广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农村实用致富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合作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产业共建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选派一名首席专家,组建一个创新团队,一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建一批产学研基地和示范企业;同时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建立10万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积极探索“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网”三网合一形式的设施精细化农业商业模式,推进农副产品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采购方式的变革。到2015年,全市完成新型农民培训50万人,注册职业农民培训10万人,农业企业家培训5万人,农民合作社技术人员培训5000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试验区 农业生产 农民培训 现代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