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博士生导师的科普讲座


    本报记者 刘伟林

    近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来到黑龙江省龙江县,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进村入户同农民交流,科技成为交谈中的一个高频词。农民说,现在种田最关心的就是技术、品种和植保。

    县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给调查组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农民发现杨树上生虫子担心传给玉米,找到县里的技术员。县里的技术员告诉他,这种虫子只在林木上生长,不会危害作物。这位农民还是不放心,直到亲眼看到它不能在作物上存活才放心。头站乡民主村56岁的农民技术员杨春把自家的20亩承包地全部用来搞试验,同时,指导村民搞了万亩高产攻关,在他指导的攻关田里玉米亩产最少1400斤,高的1600斤。

    在调查期间,调查组成员、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志强为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开办了一期玉米栽培技术培训班。来自县农技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黑岗乡、白山乡各村的技术员和玉米种植户80多人,早早就坐在了黑岗乡农业服务站的大教室里。董志强报告的题目是《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是利用现代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原理,通过调控作物内源激素平衡,实现对作物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生理代谢双重调整的一门科学,对解决东北地区普遍存在的日照时间短,积温少,春秋两季水、温逆境胁迫有重要意义。这样一门高深的学问在乡村讲得非常轻松,听众都是种田的高手,问答活跃,高端讲座变成了科普讲座。

    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表示,多年没有听到这样解渴的讲座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非常需要了解前沿的知识,这是一次难得的充电。种粮大户蒲显明说:“我去年170亩地趴秧严重,今天的讲座对我帮助太大了,早听到这样的讲座损失就不会那么大,希望农业部的专家能多来龙江县。”

    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制约着科技的普及。农技网络不够强大、下乡经费不足、人员数量少仍然是主要问题。黑岗乡三家子村农民赵洪祥种了38亩玉米,年年丰收,当问及为什么不多包些地时,他对调查组长、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说,自己虽是种地的老手,但对别的地不了解,怕种不好赔了。三家子村党总支书记林国权对石燕泉说,他们村直接播种的玉米产量只有1200斤,膜下滴灌的能到1700斤,增产潜力大,但需要技术和投入,到村一级培训经费少是个大问题。

    县里的农业技术人员希望现有的各项政策能够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能够长期实施;同时,大幅度增加农技人员待遇,使得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杨树 品种 林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