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互助组”撑起留守妇女“整片天”


    图为﹃互助组﹄成员在一起为枇杷树疏花。

    本报记者 李海涛 文/图

    长期以来,数千万留守在农村的妇女们既要忙农业生产,又要顾老人孩子,还要忍受孤独,柔弱的肩膀承受着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如今,22万余支“留守妇女互助组”活跃在全国各地村庄的田间地头、家庭院坝,她们在“生产上互帮、生活上互助、情感上互慰、安全上互保”,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户增收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留守妇女的组织依靠。

    “有了这么多帮手,农活儿的担子卸了一大半”

    2月中旬的一天,在重庆云阳县巴阳镇阳坪村紧靠公路边的一片枇杷树林里,十来个农妇正凑在一起给果树疏花修枝。果树的主人向光珍笑着地对记者说:“多亏了互助组的姐妹们,有了这么多帮手,农活儿的担子卸了一大半。”

    向光珍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外务工,父子俩见她长年累月在家种植3亩多果树,既要管护又要销售,还开了一个“果家乐”,担心她累垮身体,都劝她别干了,可向光珍却坚持认为,“村里正在发展枇杷和柑橘产业,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肯定要后悔。”

    可面积广、农活重、科技含量高又是她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不把握好时间来除草、施肥等,就会影响枇杷的质量和产量,收入也会大受影响。去年6月,得知妇联组织在开展“留守妇女互助组”活动后,向光珍便主动带领本村25名妇女成立了枇杷柑橘互助组。此后在每季水果管理期,谁家忙不过来,大家就主动帮助施肥、疏花疏果,在水果成熟期又帮着摘果卖果。

    “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我们已改良优质枇杷达30多亩。还有就是经过批准大家集体到公路旁边摆摊销售水果,再也不用肩挑背磨到集镇去了,省时省力卖得好,收入也高了。”在路边卖脐橙的刘美菊。

    对于綦江永城镇中华村的王显梅来说,互助组不仅能减轻劳动负担,还能节约生产成本。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的男人长年在外打工。每到农忙,就算没日没夜地在田里干活,一天还是连半亩稻苗都栽不完。我们互助组6名留守妇女走到一起:留一个人在家负责做饭和照顾6家的孩子,其余5人一起下地干活,各家的农活安排好顺序,轮流干。一人在家种两亩稻,栽秧、挑稻根本忙不过来,如果请人干,一个人一天70元,外加中午和晚上的两餐饭,一天至少要花100多元。而现在,6个人一起做,说说笑笑,两亩稻不到一天就能栽完。”

    当地村干部表示,有了互助组,农忙搞生产不用村干部担心了,还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既节省了请劳力大笔的开支,又解决了农忙时节缺劳力的问题,简直就是“多赢”。

    “从‘顾自家’变为‘帮大家’,留守的日子不再那么苦”

    如今,“留守妇女互助组”已从初时单纯的农业生产互助,发展到能全面解决留守妇女在生产发展、生活安居、子女教育、关系协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刚过完正月十五没几天,云阳县黄石镇中湾村“贴心嫂子”互助组的十几个人又来到朱厚英老人的家里,有的帮着给荤葱除草,有的帮忙捆柴,还有的在搓汤圆煮汤圆。

    70岁的朱厚英家里特别困难。老伴十年前去世,她一个人既要照顾脑瘫的女儿,又要种庄稼维持生活,地里种的荤葱因缺劳力不能及时挖了拿去卖,长期烂在地里;柑橘也没人管理,收成不好,一年到头,自己从没有好好休息过。

    组员蒲小林对记者说:“自去年5月互助组成立后,大家除了每周轮流到朱厚英家中帮助照顾她女儿、打扫卫生外,还每月一起去为她种植的荤葱除草、浇水、松土,每到卖荤葱的时节,就在赶集的前一天下午去帮她挖葱、洗葱,在柑橘刚开始挂果时,还帮她为柑橘施肥、打农药,并帮助她摘卖柑橘。”

    现在,朱厚英也有休息的时间了,经常与周围的邻居们在一起聊聊天,邻里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了,她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

    “从‘顾自家’变为‘帮大家’,留守的日子不再那么苦了。”云阳县妇联主席陈寒梅表示,留守妇女通过互助组,心系在一起,力绑在一处,既能相互倾诉、互为依赖,又可形成服务社会的力量,真正让广大留守妇女不是撑起了“半边天”,而是撑起了“整片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柑橘 枇杷 除草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